中药治白癜风为了进一步宣传我校广大教师热爱学生、敬业奉献的精神,提升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西安财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年”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经学校研究部署,决定于5月29日—6月30日在我校开展“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经过各学院推荐,学工部进行资格审查后,确定李艳花等11名教师进入“我最喜爱的老师”候选人员。
现进行网络投票环节
投票时间为6月12日——6月19日
为保证网络投票的公平性
严禁恶意刷票
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李艳花商学院
李艳花,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从教22年,曾获评学校“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博学杯优秀指导教师”、“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
(向下滑动阅读)
一、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做“四有”好老师。“因为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所以选择到学校工作”,这是李艳花老师选择从教的初衷。从教以来,她始终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目标,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认真备课、精心授课,主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与水平。近年来,李艳花老师先后参加了陕西省委*校、中共中央*校的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等培训,自身*治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主动开展“课程思*”探索,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在给旅游专业学生讲授“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内容时,她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中央台的大型纪录片《旅游中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使学生感受到旅游发展与国家富强、文化自信的密切关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同时提振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结合《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李艳花老师让学生完成“我家(乡)的美食”、“诗词中的美食”、“美食中的典故”、“诗词与茶”、“诗词与酒”等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家人和生活的热爱,更提升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根据95后学生的特点,李艳花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旅游学概论》的教学中,她引入“蓝墨云班”APP,和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在讲授旅游学相关概念时,她事先给学生提供十多篇研究论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了相关概念,同时学会了利用网络查阅文献、阅读文献、分析文献的能力。在《中国饮食文化》的教学中,她引入“微助教”,和学生在线进行课堂讨论、课堂答题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努力做到全方位育人,以给予学生帮助为快乐。“作为老师,当学生来寻找帮助时,没有理由拒绝”,这是李艳花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虽然她工作很忙,日常事务很多,但面对来寻找帮助的学生,无论他们来自于哪个专业、哪个学院,不管他们的问题是关于学习的、还是生活的,李艳花老师都尽力给他们自己的建议与帮助。财管级学生准备参加学校“求实杯”比赛,希望李艳花老师指导时,她悉心进行指导,先后从作品架构、问卷设计、实地调研、文本制作、答辩PPT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指导。经过精心准备和积极实践,财管级学生完成的作品《数字支付:两“马”齐驱还是三“足”鼎立》先后获得了学校“求实杯”一等奖、“博学杯”三等奖以及陕西省“挑战杯”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李艳花老师指导下,财管、工商、经济学、电子商务四个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申报的课题《西安市家庭医生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也成功获准立项为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被推荐为国家级项目。
于璐瑶经济学院
于璐瑶,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牛津ESCP-EAP商务管理学院就读,并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任访问学者,年赴加拿大参与中国加拿大WTO合作项目联合研究,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博士后出站。年陕西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共产*员。年被评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曾获西安财经学院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西安财经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向下滑动阅读)
于璐瑶老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战略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经济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十余项,主持了国家统计局课题、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多次。主持并完成了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济类专业双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于璐瑶老师多年来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主讲了二十余门课程,教学态度严谨认真,教学效果受到历届学生的一致好评。年学生评教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年名列前十名。于老师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挚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寄托着全家人的心血和希望,作为教师,我们对于这些家庭以至于整个社会来说,责任都非常重大。如何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如何让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值得我们去深思。其次,面对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世界,如何让我们的课程具有核心竞争力,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用我们的课程的内容和环节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并且保证课堂听讲的质量;如何让学生感觉学有所获,这都是需要反复钻研的课题。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总会出现最新的国际时事案例,老师会引导同学们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堂内容,使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此外,于老师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在双语课程的讲授中因材施教,尽可能帮助英语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同学们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马金萍统计学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时候是对老师的定义,也是对老师的高度认可,我想这句话用来形容马金萍老师再合适不过了。看看同学们怎么说:
(向下滑动阅读)
妈妈的形象。“形象和蔼可亲,但上课比较严苛。”马老师个头不高,与人说话也总是笑眯眯的,让人没来由的就想与她亲近。“喜欢弯腰侧耳倾听学生的谈话和倾诉,受益匪浅,马老师教给我的除了知识,最多是做人以仁爱之心做事,以谦卑之心做人,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师之谨言,铭记于心”。
总称呼学生“小伙子,小姑娘”,“‘老师,你像妈妈一样……’,‘我本来就是一名妈妈……’,在大一的时候老师说她的女儿和我们一样大,会全力以赴的教我们,就像对自己女儿一样对待我们,真的做到了。”“她告诉我们要勤奋好学,也同时教导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有天,我们宿舍晚上闲聊谈到马老师,他们有人说她的笑太有感染力了,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不同的心情看到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时候上课跑神了,一看到她的笑,就会不由自主的听课。”“或许多年后,我会忘记她教的数学公式,但绝不会忘掉马老师美丽的微笑!”
马老师有开明的爱情观,“大学生不谈恋爱还能啥时候谈?”告诫同学用心谈恋爱,尊重爱情,享受人生最幸福的过程。
爱的情怀。在马老师年7月1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