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台湾槟榔文化ldquo槟榔西施r [复制链接]

1#

在我国宝岛台湾,无论你是行走在热闹的商业街区还是车行在幽静乡间公路,路边三三两两的槟榔店总是一道难忘的风景线。这些槟榔店占地并不大,小的只有五六平方米,大的也就十几平方米,里面的陈设也比较简单,一个冰柜、一张桌子和几张高脚凳而已。不过,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穿着泳装或薄纱的曼妙少女或站或坐,对着过往的路人挠首弄姿,这就是蜚声中外的“槟榔西施”,也是槟榔店最引人眼球之处。

"槟榔西施"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是槟榔经销商为招揽顾客聘用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坐台促销槟榔的新招,被称为"槟榔西施"。刚开始,卖槟榔的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嬷,由于摊位太多,各家的生意做的都不温不火。到了20世纪70年代,南投有位阿嬷生病无法出摊,便雇请放暑假的邻居女孩守摊,不料顾客蜂拥而至,让同业艳羡不已。此后,槟榔摊主竞相效仿,“槟榔西施”由此发端进入了潮流,谁家的年轻貌美,谁家的生意就会爆棚。

这些“槟榔西施”大都是中职毕业生和在校生,职场竞争力较弱,适合的工作岗位并不多。对于他们而言,卖槟榔既是吃青春饭,也是自食其力难得的途径。按照年的行市,“槟榔西施”每月底薪1万元新台币,一包售价50元新台币的9粒装槟榔,到“槟榔西施”手里可卖元新台币,每卖出一包就能获得50元新台币的业绩奖金,加上全勤补贴,每月薪水至少有5万元新台币。相比之下,本科学历的职场新人同期平均起薪只有区区2.6万新台币。

在台湾的槟榔店比便利店还要密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好脚跟,就得使出大胆的招数。于是,简陋的槟榔摊纷纷升级为玻璃屋,“槟榔西施”浓妆艳抹,穿着暴露,即便冬天照样是一袭清凉装扮。有的店主还嫌不够,奇招怪招层出不穷,不但推出买槟榔送饮料、纸巾的优惠酬宾活动,有的还规定顾客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即可免费获赠“美女香吻”。更有甚者,屏东内埔乡一家槟榔店将霓虹灯改造成红绿灯的模样。

这“槟榔西施”从刚开始健康的兴起到后来慢慢的“俗”化,槟榔店的青色行销不仅有伤风化,还容易诱发交通事故,加之个别“槟榔西施”暗地里“卖春”和贩*。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引起了*府方面的重视。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定出了不穿丁字裤、不露三点、不做放荡姿势、不穿透明内衣等“八不准”公约,违反者将被处以罚款或者拘役。“槟榔西施”没了看点,顾客肯定不会买账,销售额锐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宜兰的服装设计师安妮不失时机推出赛车服、护士装、兔女装三个系列的职业装,在若隐若现间既规避了风险,又不失妩媚性感,风靡了整个台湾岛。

台湾一般社会民众对“槟榔西施”这个名称都有一些负面印象,很容易与地下的色情交易联系起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台湾满街仍然是美女如云、玉脚林立的槟榔摊。“西施妹妹”们穿着迷你裙坐在高高的凳子上翘着腿,虽不一定是在卖力地包槟榔,但绝对可以肯定的是,她们是在努力地以各种方式吸引客人上门。对于从事“槟榔西施”工作三个月的小曼而言,从前在PUB当服务生,目前在内湖附近当“槟榔西施”,都是凭本事靠劳动力赚钱,既不偷也没抢,并不觉得丢脸或有何不妥。更何况挣的钱多,离家又近,也不用半夜三更就开始工作,这才是她选择此业的真正缘由。至于对外界投以的有色眼光,小曼耸耸肩,一副不以为然地说:“那是他们自己思想上有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