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6日,我们包车从西藏那曲地区赶往山南地区。从那曲到山南按照传统线路,应从那曲的嘉黎县城到拉萨再到山南。但根据传说和从所谓最新版纸质的西藏地图上推测,应该有条近路可以到林芝市的工布江达县上林拉高速转道山南。可是,从昨天到了嘉黎县城就开始打听,问了将近20个本地人,也没人知道。
县城唯一的加油站加油机坏了,等待加油的时候,油站的一个老同志居然知道有这么条路:县城大街一直朝前走,过桥右拐再左拐大概多公里到娘蒲乡就是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了——真是喜出望外!加满油,“车里有油心里不慌”,按照指点果然有桥,过桥右拐居然是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西藏嘉乃玉措国际湿地公园——这里可以算作“农哥路”的起点。
沿着湿地前行,路是一如既往地坑洼烂路,习以为常了。为了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司机几乎患了问路强迫症,每遇到一个过路的藏民,就会问“娘蒲乡”是不是这么走,遇到不懂汉语的,只要说出地名,热情的藏民就会点头肯定或指引。
遇到一个岔路口可是没人,一条路是靠左沿河边走,一条是向右通过简易桥过河,两边的车辙相当,我们选择了过桥。走着走着我和穿越都觉得不对,他是从方位判断,我是觉得所有指路的没人说过靠右。回头过河向左走,后来再遇到人发现我们回头是对的!
这条不为常人所知的路真是美丽养眼的景观路,成片的野花漫山遍野,就这么静静地藏在深闺之中,绽放自己的绚丽。路边伴着河流——手机没有信号,无法知道到底是什么河在陪伴着我们,偶尔出现的村庄也只能在纸质地图上找寻出处了。
遇到个村庄,虽然路只有一条,但司机还是要下车去打听一下,自然是得到了村民热情地帮助。这里的体育设施告诉我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内地,看见这样的栅栏门,基本上里面没有路,是过不去了。但这里是藏区,路是继续的。这道门是关着的,我们打开门,开车进去,再把门关好继续前进,没毛病。
看惯了藏区草原的牦牛,忽然看见几匹马混杂其间,很觉得漂亮,莫名兴奋了一下。
眼前的路着实让人心悸,我们将通过这条路翻越前面这座山。
路没有名字,地图上也没有标注,就是炸开的山、压碎的石块搂平盘旋而上,路基是不是坚固不得而知。翻山途中,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路边的黄花引起了司机的兴奋:绿绒蒿!
绿绒蒿是野生高山花卉,生长于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滩和冰川的前沿。人称“高山牡丹”,欧洲人推崇为“世界名花”,因全身披有绒毛或刚毛而得名,尤以淡蓝色的丽江绿绒蒿、鲜黄色的贡山绿绒蒿等最为著名,是不丹的“国花”,平时很难见得到。
抓紧拍完花得继续赶路,尤其怕雨一不小心再下大了,就胆战心惊了!
终于到了垭口,回望来路,不由得唏嘘。
这个海拔米是安卓手机自带的指南针软件根据气压测算的,据说要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加~才是准确的,比起来G上随便一个海拔3~4千米的垭口就经幡招展,就低调多了。但是在藏区,只要是个垭口或者桥梁,不论大小,不论多高,只要是人能到的地方,就都会挂有经幡。
“农哥路”是这么来的:
这条路没有名字,地图没有数据,没有标注,只是流传在西藏小众人群中,除了当地极少数藏民,没有几个人走过。极大概率老农哥哥是第一个以游客身份走过这条路的人——所以,我把这条路命名为“农哥路”,也方便给人讲述,方便记录。
关于这个垭口,西藏资深领队
雄心豹子胆说是楚拉山口,从纸质地图上看,附近还有个杰拉山口。最后,我把垭口的照片发给他,他根据照片确定是楚拉山口,对此路大加推崇。翻过山口,并不意味着可以平静地赶路,还是这样的路,还要盘旋下山的。
路边的野花依然绽放自己的美丽——不为给人欣赏,只为自己愉悦!
随着海拔的不断降低,气候也越来越湿润,花草也越来越丰富,地界标志也一段段的出现,但没有人看护——在这里,人也是稀有动物。
我们也都成了“花痴”。
偶尔冒出些手机信号,提示我们离人群已经越来越近了,手机地图也能显示那么几分钟了,路边的河流叫“娘曲”河——离“娘蒲乡”越来越近了。
有没有点儿九寨沟的味道。
司机采集了几只小花儿放在车上,昭示着他的心情彻底放松了。
下午两点多到达娘蒲乡,90公里左右的路跑了5个多小时。垭口海拔5多,低处海拔左右,落差大,拐弯多而急。简单地把碎石搂平,没有别的铺装,没有护栏,没有路标......“农哥路”和我年自驾过的“丙察察”相比,除了路程比较近以外,惊悚程度和沿途风光的美丽,有过之而无不及!
云南风味的土豆泥第一次这样吃,口味相当不错!
过了娘蒲乡继续前行,路虽然还有些坑坑洼洼,但已经好多了,路边依然景色宜人。
很快上了林拉高速,第五次经过海拔米的米拉山口,真是热闹,停车位都不好找,象征性地拍张“我来过”的签到照,继续赶路。
远处雪山耸立,近处青稞金黄。
在建的高架桥告诉人们,西藏的交通会越来越便利。
晚上入住山南,为“农哥路”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