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走进德格印经院
视频开篇动人的藏民族歌曲,是德格印经院现场一群劳动人民在三楼打阿嘎土场面,这就是快乐民族真实的生活场景,不是表演,旁听别人的导游说了一下,了解到中国年古文明真是智慧无穷,藏地很多寺院都是土木结构,为什么可以做几层楼高,原来每一层楼面都是这样几十个能歌善舞的人在上面用歌舞夯打出来的,打好阿嘎土之后,土就变成了比石头还硬的地板,真是了不起。
第一眼看到时,我就纳闷为什么这么多人在楼顶跳舞,每人还拿着一个长长的木锤子,我们现在的楼层都是钢筋水泥的,保质期不过百年,而藏地的寺院千年不倒,中国的智慧真是不简单,多么赏心悦目的劳动,我觉得很好听,沉醉其中,便忘了拍照,没法分享画面。
对了,德格的管辖还不是西藏,这里是川西,川西也属藏地高原,给人感觉我们到西藏很多天了,父亲说的也对,难道还没到西藏吗?这就是藏地。
从甘孜出来,我打算带父亲去看看最大的觉姆修行地:亚青寺,那里是简单和快乐的天堂,因为那里只有修行没有其他,那里明明非常艰苦,为什么会觉快乐,我想很多人有跟我一样的疑问,尽管放下一切吧,去了再说,因为那里可能没有酒店、没有热水洗澡,没有好的饭馆,总想这些就去不成了,相信很多去了回来的人也会跟我一样,问题变了,反问自己:我有车子有房子,为什么还总是不快乐。
和父亲来西藏,其实也没想那么多的,见一步走一步,拍照除了用无人机,其他时间就用手机随拍吧,总不能架个三脚架,让父亲等我好半天吧,真要拍到光影好的作品是要起早贪黑的,特别是延时摄影,几秒的镜头,我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还可能失败,这是题外话,只是让外行的人了解一下。所以往后行程手机拍的相片、视频可能很平庸,所以回来这么久了我也没打算分享出来,只是父亲“小心翼翼”的问过几次,我们去西藏的游记发出来了吗?所以,我决定了,整理下思绪,无论如何也要做出来。
思绪有点乱,也记不了那么多,所以行程记录得颠三倒四,刚说的去亚青寺,从甘孜去大概还有多公里山路,在路口有警察拦下,不给进去,问如果再等一天呢,也不给进,具体什么原因他们之间的说法不一,估计是不公开的原因吧,所以当机立断就不去了,继续西行。
翻越了海拔米,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的雀儿山,我们到达德格县城,德格不大,德格县境内河流以雀儿山为分水岭,地处金沙江、雅砻江上游。
小小的德格县城,藏着素有“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的德格印经院,印经院位于萨迦派的寺庙更庆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印经院是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创建。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
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
德格印经院一直保留着藏族独有的工艺,从制版、雕刻、书写、造纸,印刷等所有流程全部都采用手工,完全不使用任何现代机械设备。
印刷的经板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常见的墨汁墨板,还有一个朱砂板,印刷的纸张也分为两大类,一个常见的宣纸,一个是藏纸,藏纸使用狼*花的根制成,具有独特的防虫蛀,防鼠咬的功效,起到久藏不坏的特性。
技艺精湛的书法家,把文字写在纸模上,由雕刻人员进行雕刻。闻名全藏区的《甘珠尔》是由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工匠雕刻了5年才完成全书部的印版刻制工作。
在寺院里,有缘吃上一碗暖暖的酥油茶和点心。酥油茶其实是很高能量的食物,再加点糌粑,吃一点就饱了,难怪我看很多藏民家里的厨房大都比较简单,甚至厨房就在待客厅里,不需要明火。这在我们汉地真是不敢想象,想想我们家里的厨房,厨具一应俱全,总是不断的变换着做各种“美味佳肴”,来满足那不过三寸的味蕾。
离开德格县,我们就真正意义的进入西藏地区了,沿着国道一路向西,进入江达县,江达县属西藏管辖。
进入成那线西藏地带,开始觉得比较“自由”了,航拍也没人管了。航拍照片震撼吧,可惜我只有一块电池可用,拍完后一时也冲不满电。
第一个经过的寺院是坐落在孔雀开屏之地,祥和的瓦拉河旁边的瓦拉寺,瓦拉寺是殊胜的萨迦传承,由萨迦初祖贡嘎宁波创立,是昌都市影响较大的早期萨迦派寺庙之一。
瓦拉德钦寺位于对面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曲折的峭壁公路,航拍观看很是震撼,瓦拉德钦寺是当曲登巴尊者创建的闭关寺院。
在山上绝壁处修有数十个碉堡式的小房子,是僧人们闭关修行之所。闭关期间,修行者独自住在小房内,只喝水、吃少量食物,一般2-4年方可修成出关。
很有幸,当天我们见到了一位刚出关的僧人,胡子头发都很长。
瓦拉德钦寺,当曲登巴尊者在此成就了许多弟子。并组织过三百多位刻经工匠,经三十余年雕刻,完成了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及各传承修法的刻版。
父亲站在楼顶上跟对面山的六字真言合影。
在瓦拉寺内,有瓦拉五明佛学院,一九九八年,由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发心创办,是一所显密圆融、不分宗派、学修并重的大型佛学院,也是萨迦传承在国内最大的佛学院。
以前,我以为五明佛学院就是色达那里,其实不是的,只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最大最出名而已,五明佛学院有很多。
五明,是古印度五种学科知识、技能的总称。一声明,指研究语音、语法、修辞的学问;二工巧明,指工艺、数学、天文、音乐、美术等技艺的学识;三医方明,指医药类的学识;四因明,谓逻辑学;五内明,即关于宗教哲学与修持的知识。
这张相片是我们爬上了峭壁的修行地往下拍的。遥看远山连绵,瓦拉德钦寺坐落在崇山峻岭间。
现在手机挺强大吧,五倍光学变焦拉近,依然很清晰,相当于全画幅单反的焦距镜头了,压缩感强。
“思格之神”?我第一眼看的时候就读错了,因为古人是反着读的,正确应该是“神之格思”。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神之格思”出自《诗经·大雅》:“……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全句的意思是:神察尔室,如屋漏光;无所不显,无所不见,尔当无愧;神的到来,不可推测,岂可厌之。
这也许就是古人常说的“头上三尺有神明”,现代人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
这是一座雕刻非常精致的古董,安放在由赵朴初题词的“普贤法幢功德殿”里,但细看不太像藏地风格的宝藏,果然,法师给我们介绍,这是从汉地运过来的,这个很罕见,具体细节我现在记不得那么多了。
我每次航拍的时候总是很多人围观,所以每次都尽量藏起来飞,旁边这位师父很好奇,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