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受朋友之邀,游览了波罗古城。
波罗古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的无定河南岸,城堡依山而建,是明长城上36个重要关堡之一,自古以来为战略要塞。
在通向城堡的山崖上,建有一座寺庙,现在叫接引寺,过去叫波罗寺。波罗古城因波罗寺而得名。
我们这次出游是三人行。由李峰、张建民和我组成,三人为众,能活跃旅行的气氛。他俩都是横山人,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我们游览了波罗寺,又拾级而上,登上了波罗古城堡。?
残存的城墙,饱经风雨的佛塔,凹凸不平的老街,长满荒草的院落,凸显出古城的沧桑。
古城庙群、寺刹、官府占地规模宏大。这里的古建、碑刻、绘画、石雕、木雕、匾额、楹联,一切都闪耀着中国文化的光芒。
这里原住的村民很多,现在大部分都迁居到了山下,只有为数不多的村民还住在老宅里。
我们慕名拜访了住在古城的陈伯瑞老先生,他是当地的文化人,也是研究波罗古城史的第一人,著有《波罗古城风云史》。我们听他讲述了古城的前世今生。
他说,波罗古城建于隋,盛于明。“波罗”一词是梵语,是“菠萝蜜”的简称,意思是度到彼岸,此岸是“生死岸”,当然彼岸就是“无生死岸”了。至于波罗寺为什么改为接引寺,他说年,康熙皇帝西征准噶尔,经榆林而过波罗,看到波罗寺的天然石佛像左手持端莲花台,右手下垂作接引众生之状,遂亲题“接引寺”匾额恵赐。至此波罗寺改称接引寺至今。
有关波罗寺的来由,我在相关的文章上看到有这样一种传说:波罗祖师出家后,师傅教他念“南无般若菠萝蜜多心经”,教了好多年他只会念“波罗”两个字,大家戏称他为“波罗和尚”,师傅认为他太笨,难成正果,让他离开了寺院。
他下山后,找到一个岩洞盘腿而坐继续念他的“波罗”。过了很久,他被寺里的小和尚发现了,告诉了师傅,师傅就来到岩洞看他。看见久别的师傅,他热情的招待师傅吃“烤薯头”,师傅一看,这哪里是什么薯头,分明是几块烤鹅卵石,而他却吃得津津有味。师傅这才知道他的徒儿得了正果,师傅感叹说:“念经何须多,咬定波罗到波罗。”
传说的故事,给我们以启迪,任何事情,只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就能到达希望的彼岸。
之后人们就在波罗和尚修成正果的地方修了寺院,叫波罗寺,把他尊为“波罗祖师”。后来他云游四方度人,所到之处,人们为他修的寺院,都叫波罗寺。比如西藏江达县波罗乡的波罗寺,福建长汀聚峰波罗寺,云南大理波罗寺。就此推论,波罗祖师也可能到过横山波罗寺。
波罗古城背靠横山山脉,隔无定河与毛乌素沙漠、鄂尔多斯草原相望。波罗堡是在宋、元朝时期小营寨的基础上,于明万历年间重修的。清乾隆年,又进一步修复,使城内的建筑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明清以来,集镇随着*事堡寨而兴起,商家市民多以堡寨为中心依附聚集,这一时期的波罗古城,街市繁华,商号排列,客栈星布,堡内人口过万。
民国时期,这里由国民*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胡景铎将*驻守。年10月13日,在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同志的直接领导下,胡景铎率第22*第86师、新编第11旅及榆林保安第9团共余人在这里起义,史称横山起义。横山起义的成功,使解放*解放了无定河以南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打乱了国民*进攻延安的计划,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可见,这里是一个集丰富的历史文化、辉煌的革命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神秘的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神奇的地方。
看完古城的部分建筑,已近日落,蔚蓝的天空和白色的云,被夕阳渐渐染成深红、橘*、淡*......
站上古城墙西望,无定河在大漠上蜿蜒的流淌,在落日的余晖里,闪耀着银色的波光。
时值初夏,微风拂面,我们又来到了具有古城标志性的建筑,古城八景之一的凌霄塔下,淡淡的月光给古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七级佛塔看似十分的古老,没有碑记。有人说是隋塔,有说是唐塔。
我的两位摄友看到天空星光闪闪,认为今夜是难得的拍摄古塔星轨的好时机,他俩都是摄影爱好者,其水平绝非我等初学者能比。他们便以古塔为前景,面向北斗,拉开了架子,拍摄星星的轨迹。
此时万籁俱寂,星光熠熠。古城的午夜,清幽神秘。七级浮屠上面,星光璀璨。
我在等待他俩拍摄星轨的时间里,踏着青石板铺成的路基,借着初月洒下的清辉,徜徉在古城老街。他们见我走远,便大声呼喊让我回来,担心我走迷。是的,在这空寂的老街,没有谁能知道我,在这藏着无数往夕的古城面前,人显得那么卑微。
面对这一古朴沧桑之地,不知不觉让人产生出一种别样的情绪。看着前方隐隐约约出现的古宅,一个书生、狐仙的影像,在我脑海中浮现。
古老的星光,苍劲的古树,我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外,看到那灵异的白狐,穿梭在阡陌红尘,把善良和美好带到了人间。
拍完星轨已过12点,夜已深,古城更加宁静......
再见,波罗古城!
文字:李俊山,网名长运。
摄影:李峰、李俊山。
常按或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