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千年泗泾养在深闺人未识
TUhjnbcbe - 2020/12/13 14:33:00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HistoricTownsofChina

傍湖影峰入,抱席水如茵。

冥机触幽趣,不复在人群。

夹岸花耸发,似多含暮情。

秋窗能种竹,习习转凉荫。

密叶荫方台,珍寄深谷华。

小斋聊自憩,窗外映前峰。

危楼如倚柳,羽盖托春临,

鲸鱼如可逐,遮莫上青天。

——(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别墅十景咏》

泗泾,

一个有着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镇,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

年2月19日被公布为

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泗泾镇区位示意图

?

PARTI

名称由来

泗泾,因水成街,因水得名

“泗”取“四”谐音,巧取四水交汇之意,

即沟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

泗水流经镇东西之水称泗泾塘。

松江府娄县泗泾镇位置图

(选自清嘉庆二十二年《松江府志》)

这里是四水交汇之地

河道的空间形态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

PARTII

古镇形成

北宋形成村落,名曰会波村。

南宋会波村逐步东移,形成新的村落,

名为“七间村”。

元代后期成集,称“泗泾里”。

明正德年间,改称“泗泾市”。

魏尚书于明朝永乐年间(-)

以校官街至泗泾,目睹市肆繁荣,

以“巨镇”、“特盛”赞之。

明万历年间(-),

泗泾同时建造起普渡、福连、武安三座大石桥,

“郡东十八镇,泗泾第一镇”,

以及“三亭不及一泾”的民谣广为流传。

清顺治十三年,下塘属娄县泗泾镇,

此时下塘石板街道两侧已经

“百业辐辏,户口繁盛,街巷纵横,桥梁相望”。

现今在泗泾塘的下塘街及中市桥南岸一带,

基本保存了传统水乡市集的河街格局和部分传统建筑。

泗泾是明清民国时期松江府大米主要集散地

泗泾旧貌

下塘街旧照

解放初期下塘街市

泗泾同泰酿造厂

?

PARTIII

风貌特色

“三弓(三桥)一箭(铜塔)安一方”

“百业辐辏,户口繁盛,街巷纵横,桥梁相望”

泗泾古镇地处水乡,河网密布,

历史建筑、河道、街巷共同形成完整的古镇肌理。

古镇风貌

街巷体系保存较为完整,

空间呈以一字形长街、鱼骨型巷弄、三巷交汇、梯形为主街巷形式,

景观拥有明显特色。

泗泾古镇核心风貌区航拍图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主要街巷形态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核心保护区内分布众多

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宗教建筑、民居和商业街市,

且该区域街道狭窄,尺度宜人,蜿蜒曲折,

密度高,变化丰富,空间层次多,

建筑尺度小,组合形式多样,

呈现出江南水乡填浜筑路形成的风貌特征。

填浜筑路

农田劳作

街巷大多极为狭小,有些竟不足3米。街巷两侧楼房,可对窗闲聊。

项天舒《古镇泗泾竹枝词》云:

“三里长街店铺多,廊棚户户对清波;

歇凉避雨行方便,如画风光佐小酌。”

与其他古镇不同的是,

泗泾古镇沿河拥有总长余米的过街长廊,

为上海现存最长沿河楼廊。

但其中几处已被新建房堵塞,分成几段,每段百余米。

沿河长廊位置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过街长廊

过街楼廊形成于晚清民国初,

临河一侧,用挑梁架在河边立柱上,将楼架空,

一间接一间的过街楼下面连成宽3至4米的楼廊街。

形成“过街楼”和“廊棚”,

抬头不见天日、下雨不用撑伞也不湿衣衫,

能遮阳避雨便于行人车辆通行,直穿全镇。

临河一面敞开,

有立柱、码头,客货船只在岸边交易、装卸,

这是江南水乡为有利于商业贸易而因地制宜的重要形式,

从中可看出当时泗泾居民、商贾的经济实力雄厚。

一间接一间的过街楼形成具有韵律的廊道空间

相较于热闹的街市,沿河过街楼相对安静、隐蔽,为居民提供闲聊、休息的区域。

修缮前后的沿河廊道

随着居民商店延伸发展,形成石驳岸河埠。

枕河人家、挨户都筑水桥,自备船只泊驳岸下、水桥边。

石驳岸河埠

?

PARTⅣ

历史建筑

泗泾的历史建筑遗存类型丰富,

时间跨度体现出泗泾历史发展脉络

清代27.6%,民国18.4%,-年30.7%,

其中文物保护点39处,

保留历史建筑48处。

泗泾古镇建筑风貌

泗泾古镇住宅多按前街后河布局,

一般建筑进深浅、层高低,庭院狭小,

多数仅一根轴线,住宅既无夹弄又无宅园。

另有部分中型民宅是大宅败落又经易主后演变而成,

但总体建筑排布与高度仍保留原样。

住宅多按前街后河布局

建筑形式

建筑之美

现留存许多优秀传统院落建筑以及古桥名胜,

如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马家厅、杨家厅、宝伦堂、周伯生宅、福连桥等。

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马相伯,其故居位于泗泾镇开江中路,原系马氏祖上所遗房产,为江南风格私家住宅,简朴淡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大的报界企业家、《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其故居位于泗泾镇江达北路11号,此宅于民国十三年()在清代平房基础上翻建,现有老式门厅、仪门以及翻建的二层砖木结构三面楼。楼上三面围廊,熟铁卷花栏杆,车木雕花檐柱,檐下镂花挂落,楼枋满雕花纹。

横跨下塘街的福连桥(中市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目前松江仅存的3座大型古石桥之一。

?

PARTⅤ

泗泾古镇老宅的保护与利用——穿越古今、永续经营

如何在重塑和再造的过程中,留下泗泾的记忆,同时焕发新生?

管氏宅、程氏宅、孙士林宅

位于松江区东北部泗泾古镇上,

均为江南传统民居。

三栋宅院毗邻,

均为传统砖木结构,

院落式布局。

面临梁架整体抬升、复原设计等技术难题,

我们以“不改变原状”作为修缮设计主要原则,

以保护并延续文物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为主要目的,

充分挖掘现场信息,对建筑进行原状判定。

空间格局上,

拆除后期加建、改建的墙体,

修复破损的墙面,恢复原有的空间格局。

在对现场进行考证对比并加以论证的基础上

选择材质、规格、色彩、纹样相同的材料

替换后期人为加铺改铺的铺装和破损严重的铺装。

泗泾三宅修缮鸟瞰效果图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泗泾三宅修缮效果图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泗泾三宅修缮效果图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还原最原始的建筑场景,

满足最舒适的空间体验,

用旧的建筑承载新的生活,

带来一种惬意的慢生活享受……

沿河长廊修缮前(左)、后(右)现场照片

沿河长廊修缮前(左)、后(右)现场照片

仪门修缮前(左)、后(右)照片

天井修缮前(左)、后(右)照片

(修缮中保留原有纸筋灰墙面)

天井修缮后现场照片

?

PARTⅥ

结语

有着“百年上海,千年泗泾”之称的泗泾古镇,

百家临水而居,千户枕流而眠,

曾因商贾云集、鱼米尽收而成为江南重镇,

从而造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芳华美好。

多年来由于一直未经大规模商业开发,

因此名气并没有那么显赫。

不过正因为此,镇上的大多数人家仍是沿河而居,知足安乐,

这也正是这座小镇恬静、朴素、低调的魅力所在。

现在,泗泾古镇已经启动保护与更新计划,

未来将会以何种光彩出现,让我们翘首以待……

波光中的泗泾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松江县泗泾镇编史修志领导小组.泗泾镇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尹*.文化松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

(审读:丛绿编辑:周雨珏)

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金泽,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这里曾是浦南首镇,也是南社纪念地

练塘:江南地区最为著名的“插花地”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

小小南翔赛苏城

这座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古镇,穿越年历史至今

“面向大海”的江南古镇

它被称为“上海威尼斯”,长街三里,店铺千家……

枫泾:这里有悠长的雨巷,还有丁香般的姑娘

近期文章精选:

巴塞罗那有什么秘密?让人一次次想要再来|一城一曲

赫赫有名的“亭子间”,名字居然和棺材有关!|名家专栏

木材病变及结构加固·“木结构历史建筑国际培训”课程纪要(三)/近现代专委会

故都洛阳(一):13个王朝,如何在此建他们的都城

考察之旅,从柏林的世界文化遗产拉开序幕|中欧培训(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泗泾养在深闺人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