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必看我想叫她一声珠峰女神
TUhjnbcbe - 2020/12/18 16:38:00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3.html

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6米。

在年测量的.43米之前其实还有一个曾被全世界沿用了30年的珠峰高程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13米。

它是在年的5月27日中国登山队上一次登顶过程中,由中国测绘队采用传统大地测量方式测量出的。

很多人并不清楚,在这段珍贵的登顶影像中,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当时,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体力也不再处于巅峰时期,甚至右脚只剩了脚掌,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女性。

她,就是潘多。

从农奴到“珠峰第一巾帼”

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登上了珠峰,首创了人类从北坡登顶的纪录。

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不被国际社会认可,甚至在很多国家的资料里,他们根本不承认中国登上了珠峰。

年,登顶任务再度启动,这次任务有一个重大目标,就是要测量珠峰的具体高度。此外,要创造两项世界纪录:

一:人数最多

二:女性首次登顶

当年3月,经过筛选,一支人的登山队诞生了。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珠峰登顶队伍。

潘多就在这一队伍中。

这一年,她已37岁,刚刚生了第三个孩子,因为正值哺乳期,她的体重有多斤,不仅患有严重的骨膜炎,整个右脚脚趾已经全部被切除!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想,以这样的身体条件,能登上珠峰真的是一个奇迹。

然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30多年前,潘多还是一个给领主放牧,整日与牛羊为伴的农奴。

年,潘多出生于西藏江达县的一户农奴家庭。8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她随母亲背井离乡,一路乞讨来到父亲的老家日喀则。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便雄踞于此。

来到日喀则后,潘多与母亲依靠织氆氇过活。十三四岁时,娘俩又背起沉重的木箱,当起了背夫。时间不长,潘多的母亲,被繁重的劳动压垮,过早离开了人世。

孤苦无依的潘多又辗转到了拉萨。年,潘多成为拉萨西郊七一农场的一名种菜工。这一年,中国登山队队长许竞带队来到七一农场挑选登山员,潘多被选中了。

进入登山队后,繁重的体能训练轮番抛来。每天除了长跑、举重、跳鞍马外,还有严格的登山技能训练。凭借苦日子磨练出的坚韧的性格,强健的体魄,潘多很快脱颖而出。

年2月4日,20岁的潘多第一次攀登雪山,成功登顶海拔米的唐拉堡峰。不久后,又登上了位于*的海拔米的慕士塔格峰,打破了当时世界女子登山的最高纪录。

年,潘多和她的队友们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攀登公格尔九别峰。

公格尔九别峰海拔七千多米,险峻陡峭,冰岩绝壁中隐藏着很多深达百米的冰裂缝,积雪常深达膝盖以上,很容易造成雪崩。上山道路是令人生畏的“死亡之路”。

6月17日,潘多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酷寒,顶着七级大风,经过9个小时的顽强拼搏于北京时间22时30分登上了公格尔九别峰。这是潘多和队友第二次打破世界女子登山最高纪录。

但在下山途中夜雾浓重,一次次险情接踵而至,潘多的五位队友都已牺牲,她自己也遭遇雪崩,身体多处严重受伤。眼看就要失去意识时,突然有一个人出现,将她救出这个可怕的险境。

当时的潘多没有想到,救她一命的邓嘉善就是日后与她相伴一生的那个人。

邓嘉善是无锡人,年从西安测绘学校毕业后刚分到国家测绘总局,就被登山教练看中并被选送到苏联集训。留苏期间,他和苏联运动员一起爬上了海拔米的列宁峰。

年,潘多和邓嘉善在攀登九别峰时被分在了一个小组。并肩作战的日子邓嘉善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个有着红黑脸膛,腼腆笑容淳朴又倔强的藏族姑娘。

6月17日,潘多等人遇到险情的消息传到大本营时,邓嘉善心急如焚,一再向组织请求上山把潘多托下来。

当患了雪盲眼睛刺痛,手脚也多处受伤的潘多一瘸一拐地在多米的雪山艰难行进时,邓嘉善出现在她面前,当时,潘多的眼睛已经看不到他,只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你的腿脚不好,上马吧。”

潘多常说:“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感情。生死与共的事业。”

年,当接到攀登珠峰的命令后,两人把三个孩子交给哥嫂照顾,又一起出发了。

“你,准备登顶吧!”

在一个多月的训练之后,潘多的体重下降了40多斤,用三个手指能做俯卧撑50下,背60斤的沙袋上香山只用半个小时。年3月,潘多和邓嘉善跟随中国登山队大部队来到珠峰北坡脚下。

攀登珠峰,是人类最狂野的梦想之一。而珠峰,它有多么美丽和神秘,也就有多么危险重重。零下几十度的酷寒,峰顶含氧量大约为海平面的30%,更有夺命冰裂缝、雪崩、冰崩,最大风力可达每小时千米的飓风、高原病、雪盲……

此外,海拔米被称为“第二台阶”处有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高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顶的必经之路上。英国人曾用了十几年时间多次尝试北坡登攀均无奈在此止步,他们说“这是飞鸟都无法逾越”的“不可攀的路线”。

直到年,中国登山队的三名队员才用“搭人梯”的办法从北坡登上珠峰。然而,代价也是惨重的:王富洲因为双手被冻伤做了截肢手术,屈银华两个脚后跟和十只脚趾都做了截肢。15年过去了,设备依然简陋,修路、运输都要自己来,连氧气瓶都不够。但是,山在那里。

年3月中旬,攀登珠峰的战斗开始了。因为组织考虑到潘多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她并没有入编突击队,而是被安排在运输队。潘多一开始有些失望,但很快就想通了,她任劳任怨地背负着四五十斤重的物资,往返于从米高度到米高度之间。

4月26日,第一批突击队出发,向珠峰开始冲击。但在突击登峰时,米以上地区刮起10级以上大风,突击队员体能损耗极大,不少人手脚冻伤,队长邬宗岳失踪,他身上有关键的路线图。第一次登顶失败。

在短短一个星期里,登山队重新组织起登顶第二批突击队。登山队领导了解到潘多在运输队期间体力和耐力超出了很多年轻人,就对潘多讲:

“你,准备登顶吧!”

“登顶吧!”

这句话从此成为她生命中最深的烙印。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是爬,也要爬上珠穆朗玛峰”

5月17日,在庄严宣誓后,潘多和队友们,再一次向山顶发起冲锋!

行至海拔米,北坳脚下巨大的冰塔林时,潘多虚弱得已快要倒下,意识也开始不清,视线模糊中,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正在下撤途中的邓嘉善,他负责侦察修路任务。

为了让潘多等人能顺利冲过大风口,邓嘉善在前行路上,插满了五星红旗。自接到登峰的任务后,这对夫妻已两月未见,此时的相遇两人都百感交集,但为了保持体力,他们都没有说话,只有眼泪从墨镜后面流下来,瞬间凝成冰晶。

邓嘉善拿起冰镐往峰顶方向指了指,潘多用力点了点头。然后,两人擦身而过,从面对面走向背对背,他们都不知道这特殊的一见后会是生离,还是死别,只是,他们必须咽下眼泪和伤感,不管多么艰难凶险,也必须咬紧牙关前行。

到达海拔米的营地时,本来更被抱希望登顶的两名年轻女队员昌措和桂桑先后因伤病被迫下撤,潘多成了唯一的女运动员。

此时,大本营*委也通过步话机勉励潘多:“潘多同志,现在女同志只剩下你一个人了,你是代表着四亿中国妇女在登顶!要为祖国争光!要为中国妇女争光!”

潘多只说了一句话:“只要我潘多还有一口气,我就是爬,也要爬上珠穆朗玛峰”。

离顶峰只有多米的高度了,如果在平地只需几分钟就能到达。然而,这多米是世界上最最遥远最最难走的路,每一步每一寸他们都是在拿生命丈量。

八九级的狂风漫卷着坚硬的雪粒扑打着突击队员们,断续出现的陡峭冰坡又硬又滑,他们每小时只能上升30米,有队员因极度缺氧昏迷过去。

在整整4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进后,5月27日14时30分,索南罗布、潘多、罗则、桑珠、侯生福、贡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钦9名登山队员终于抵达了峰顶。在那块只有一米左右宽十几米长的鱼脊形的雪地上,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之巅!

凛冽寒风中,潘多在这片冰雪上躺了下去,她努力控制住身体的颤抖,坚持了六七分钟完成了一次遥测心电图。

山脚下,邓嘉善从荧光屏上的曲线感受到了自己的妻子,自己的队友登临地球最高点的心跳。

这份心电图是迄今为止人类在世界最高点的唯一一份心电图。

登山队所做的工作当然不止于此。这一次中国人不仅从北坡成功登顶,还在“第二台阶”处的岩壁上架起一座6米长的金属梯。

在后来的33年中,世界各地名登山者都是通过这座用血肉之躯搭建的“中国梯”才登上了世界之巅。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登山勇士们这一次完成了测量任务:

珠峰——.13米。

这个数据很快成为国际公认标准。

这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这也绝不只是一个数字。它是一个民族的执着和尊严、荣耀。而为此,潘多和中国的登山运动员付出了太多太多。

“值得吗?”值得!

在这次登峰中,有些人只走了一半……

有摄影任务在身的队长邬宗岳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拍摄角度,在米的高度解开“结组绳”走在队伍后面慢慢拍照片,谁知拍着拍着就掉队了,在茫茫夜色中失去了踪迹。

几天之后,队友们在米岩石和冰雪混合的地方找到已经冻僵了的邬宗岳。摄影器材、资料被他保护得完好无损。

走到一半的人还有夏伯渝。那一年,26岁的夏伯渝,作为中国登山队的一员随队在米高度的营地坚守了两天三夜。在途中,有队友不慎弄丢了睡袋,夏伯渝便将睡袋让给了队友,自己在米山上的帐篷里和衣睡了一夜。

一觉醒来,夏伯渝发现自己的双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医院治疗。几天后,躺在病床上的夏伯渝从收音机里听到中国登山队九勇士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消息。同时,医生也告诉他他必须截肢…..

不止是他们,还有不少队员,或永远安眠在了珠峰的怀抱里,或失去了手指、脚掌、鼻子、耳朵.....

也许会有人问,值得吗?

第一次攀登,全世界都说北坡不可能跨越,我们创造了奇迹,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第二次攀登,在物资匮乏,设备简陋的条件下,我们背上去了“中国梯”,测量出了.13米的公认高度。这是以国之名的尊严和骄傲,这是许多人*牵梦绕的信念。

值得吗?

值得!

从大地测量的角度、生态和科学的角度,这是人类又一次试图了解这颗星球的举动,这是人类希望与这颗星球和谐相处的心愿。

年,潘多作为八名护旗手之一,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这个庄严荣耀的时刻,她的丈夫邓嘉善在看台上泪流满面。

邬宗岳的儿子邬前星也选择加入国家体委登山队,他说:“只有我能代表全家去看看老爸牺牲的地方。”

在登山队期间,他年年都要去珠峰,最高到过米的三号营地,大本营有他父亲的墓碑,他每年都去祭奠。

年5月,69岁的双肢被截去的夏伯渝,再次向珠穆朗玛峰发出挑战,并成功登顶!

他不仅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靠假肢登上珠峰的老人,也是全世界第一个从尼泊尔一侧登上珠峰的双腿截肢老人!

这些登山勇士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在中国艰难成长上下求索的时候,无畏艰险、一往无前的勇士精神一直在那里;在披荆斩棘、高歌猛进的时候,勇敢追梦、永不言弃的如火热情一直在那里。

测量珠峰的荣耀,一波三折的磨砺,无时不在的生死考验。在几代登山人眼中,它们都是来自珠峰的礼物,同时,不屈、尊严和坚韧之力量,亦在攀登者从未停止的步伐中一代代血脉相承。

山,就在那里!

这更是一代代的“潘多们”用至死不渝的努力做过的最浪漫的事。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来源

共青团中央

审核

孙浩浩

编辑

沈杨

责任编辑

吴清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必看我想叫她一声珠峰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