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多一种可能』
童年的香甜记忆,是美妙的暑假,被阳光灿烂晒醒时已日上三杠,抱着半个西瓜吃得满嘴甜腻,满身热汗幸福的大口大口吞凉水,树荫下架起的凉床和父亲手中的大蒲扇,暴雨中感受弄堂里涨起的雨水漫过脚踝的冰凉与清澈。
上下班路上的声声蝉鸣,一眼望不到头的阳光,午休时间的片刻安逸,夜市的啤酒小龙虾,空调电脑惬意撸猫。疫情过后的夏天,依旧是认真吃喝努力搬砖的日常。
夏天的小尾巴,试着再抓一下,西瓜奶茶冰阔落......把能想到的滋味通通尝个遍!再笃定地对自己说:“我的夏天结束了。”
作家们笔下的夏日之味,是来自童年的真实回忆。那么关于你的夏天味道,有着怎样的回忆?
新华书城
#村上春树《夏天》
夏天最让人欢喜。太阳火辣辣照射下来的夏日午后,穿一条短裤边听摇滚边喝啤酒,简直美到天上去了。
湖南人的夏天,啤酒自然要配小龙虾!
#老舍《四世同堂》
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或在太庙与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棋。“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借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爽适的吃半天茶,咂几块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
长沙虽然没有什刹海,但是我们有橘子洲头!
#苏童《夏天的一条街道》
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儿时的快乐真简单,一根棒冰就满足。
#张恨水《燕居夏亦佳》
买几大枚酸梅,五分钱白糖,煮上一大壶酸梅汤,向冰箱里一镇,到了两三点钟,槐树上知了儿叫得正酣,不用午睡啦,取出汤来,一个人一碗,全家喝他一个“透心儿凉”。
虽然没有酸梅汤,止间夏日特饮可以有。
#林清玄《小红西瓜》
在这个夏天里,我最想吃的就是那美味的西瓜。
买到一种小如垒球的西瓜,皮色翠绿、果肉深红、清凉胜雪、滋味如蜜。
甭管大小,薄皮儿红瓤就是甜!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我在北平,曾经过过三个夏天;象什刹海,菱角沟,二闸等暑天游耍的地方,当然是都到过的;但是在三伏的当中,不问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张藤榻,搬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或藤花阴处去躺着,吃吃冰茶雪藕,听听盲人的鼓词与树上的蝉鸣,也可以一点儿也感不到炎热与薰蒸。
雪藕是什么藕?反正不是雪做的藕。
#肖复兴《发生在炎热的夏天》
白天,可以去钓鱼、摸蟹、粘知了,如果你想游泳,那随时可以往河里一跳,在河面上迸水花、打水仗,睁开眼睛扎猛子、捉迷藏……哦,那清凉的河水简直可以使你忘掉世界上的一切。
小朋友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不能独自去河边!
#唐鲁孙《酸甜苦辣咸》
夏天时的丁香藤萝,引得狂蜂醉蝶回舞,饽饽铺门口贴起“新添鲜藤萝饼上市”的红纸条。饽饽铺藤萝饼的做法跟翻毛月饼差不多,不过是把枣泥豆沙换成藤萝花,吃的时候带点淡淡的花香。
鲜花饼,齁甜齁甜的!
#徐凌霄《旧都百话》
“夏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底黑字,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
某师傅酸梅汤,三块钱的幸福。
#梁实秋《雅舍谈吃》
我小时候,每到夏季必侍先君游什刹海。荷塘十里,游人如织。傍晚辄饭于会贤堂。入座后必先进大冰碗,冰块上敷以鲜藕、菱角、桃仁、杏仁、莲子之属。
这片荷塘已为你承包,敞开了吃!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绿豆性凉,夏天喝绿豆汤、绿豆粥、绿豆水饭,可祛暑。
用冰格做几排绿豆冰!纯天然无添加。
#周作人《知堂集外文》
夏天喝一杯冷水是很舒服的。可是生水喝不得,要喝必须是煮沸过的水,等冷了再喝,最好是用冰镇过的冰水,不过现在不能那么奢侈,普通人家用不起冰,也只好算了。花一点钱去喝汽水自然也好,但甜得没有意思,照我个人的意见来说,不但不宜有甜或咸味,便是薄荷青蒿金银花夏枯草以至茶叶都可以不必,顶好的还是普通的冷的白开水。
这是一杯朴素的凉白开。
一切多么远了
那个夏天还在拖延
那个声音已经停止
-顾城《窗外的夏天》-
END
新华书城
一直都在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