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红九军团长征过东川及其深远影响二
TUhjnbcbe - 2020/12/28 16:59:00

二、抢占树桔口(上)

      1、走进金沙江


  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公里,江面海拔自米至米,落差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9亿立方米(巴塘站)。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德格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


  早在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将其称为黑水,随后的《山海经》中称之为绳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及《汉书·地理志》中将今雅砻江以上部分称为淹水,而以若水(雅砻江)为干流。三国时期,称为泸水,诸葛武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首次对金沙江水系做了详细描述,但未能言明金沙江与长江干流的关系。除此以外,金沙江还有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沿河盛产沙金,“*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宋代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而改称金沙江。明代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写道:“金沙江……回环五百里,出金者数载。”故尔得名金沙江。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什么是沙金呢?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于是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北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色,八成为淡*色,七成为青*色。


  这是云南东川的一个渡口,在中国红*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中,也只是沧海一粟。“云南,昆明,东川区,拖布卡乡,树桔渡!”在很多的表述中,关于树桔渡口都是这样简短。
  蒙姑在巧家之南,地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译自彝语,意为“前有大江,后有高山”,大江当然就是金沙江,但高山却无名(《巧家县志》这样写道:“蒙姑”,彝语,意思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二是与附近另外的两处地名“娜姑”(“拉姑”)、“留姑”(其中这里的“留”也作“虐”字,方言读作“遛”)有牵连,说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在金沙江边的娜姑拉到姑娘后,在蒙姑就用布把姑娘的眼睛蒙上,拉了放在马背上,再带到四川江边一个叫作“虐姑”的地方慢慢虐待;另有一说,地点和情节都差不多,从外面把这些善良、美丽的姑娘留在当地,如果这些姑娘能逐渐和当地人相处,就由她们选择当地最能干的小伙子交往,待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后,就嫁与此人。长此以往,许多姑娘在这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甘心”在此被抢走,寻找自己心仪的爱人。
  当地人戏称,这是封建社会时期,女人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巧妙挣扎和反抗。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覆灭的危险。当红*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如果说郦道元、徐霞客、康熙等人对金沙江的探寻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那么有关金沙江的记载,更多的则与战争有关。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选择金沙江畔的石鼓作为渡口,南征北战。至今,在石鼓还耸立着用汉白玉凿刻的像鼓一样的石碑,传说它是诸葛亮南征北战的时候树立的;13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率*攻打纳西涉足金沙江,并在当地建立了土司制度;而大理国、彝族、纳西族、白族,更是在金沙江畔上演了一幕幕民族争斗、融合的活话剧。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在长宁兵败后回师黔北,然后从横江转攻长江防线再次受挫。为了迷惑骆秉章,石达开采取了声东击西的部署,命令李福猷率领三万余人的部队,大张旗鼓地向贵州进*,造成回攻川东和东趋湖南的声势。等到骆秉章醒悟过来时,石达开早已率主力4万多人在几乎未遇阻拦的情况下从米粮坝(今巧家渡口)渡过金沙江,进入西昌地区。同样,当年毛泽东为了迷惑蒋介石,也曾让罗炳辉率领九*团单独行动,在贵州兜圈子,最后从巧家渡口过金沙江与红*主力汇合……

      2、天南铜都


  东川区是昆明市五区一市八县中的一个区。它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东临曲靖市的会泽县,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邻、北和四川省会东县隔江相望。全境面积平方公里。


  东川这一名称的出现为唐时期,南诏蒙世隆置东川为郡,关于叫东川的源由,一说是因为它居于会川府(今四川会理)之东,故名东川,另说为历史学家方国瑜疑为当时东爨居住地称之。辖閟畔(今会泽,东川),绛(今四川会理县),乌蒙(今昭通),乌撒(今贵州威宁县),茫布(今镇雄县),易娘(今彝良县),易溪(今威信北)等部。


  东川素有“天南铜都”之称,早在公元83年东川铜就输入长安(今西安),东川出产的一种铜洗,行销于祖国各地,著名于当世。铜洗洗内底有铭文一行,大抵为吉祥语,制作年代及“堂琅造”字样。年代最早的为“建初八年”(公元83年),最晚的为“建宁四年”(公元年),都是东汉中晚期的作品,堂狼洗制作最盛应在这一时期。公元四世纪,东川人发明和生产了白铜,比欧州早多年,这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白铜是铜和镍的合金,最早的白铜记载见于东晋时期常璩的《华阳国志》。“堂狼县,因山名也,出银、铝、白铜”。明代李时珍也说:“白铜出云南,赤铜以砒石炼为白铜”。在其后的岁月里,东川白铜的生产堪称一绝,至清代,云南各地都出现了专门炼白铜的厂矿和作坊,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昆明仍有不少白铜店。十九世纪后,西方各国纷纷研究并仿造。影响了云南白铜之称誉,白铜流向海外日渐少。


  清乾隆年间,东川铜矿的生产进入了*金年代,东川作为云南最大的铜矿,占全省铜矿产量的约75%,而当时云南铜矿产量占全国的82%。据史料记载:云南当时铜矿的生产是“从前大厂(矿丁)率七、八万人,小厂亦万余人,合计通省厂丁,无虑数百万人,皆各省穷民来厂谋食”。可推算出吃东川铜饭达百万人。投资经营者,大都来自川、湖、江、广的大商贾,“每开一厂,率费银十万、二十万两不等”。采矿劳动者,有的开始“不受月钱”,至得矿时按一定比例分取产品,称为“亲身兄弟”;有的“按月支给工价,去留随其自便”,名为招募砂丁;还有临时工。凡由招募而来的长期和临时工,人身较自由,带有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性质。乾隆于36年,针对京铜转运期间三次沉溺,认为“且沉铜如许之多,其中保无沿途盗卖方缺”委专员沿线稽查。次年,认为云南巡抚穆亲于铜盐二事不力,“拘谨太过”,调李湖为云南巡抚于铜盐二事悉心调剂。又过一年,则和李湖就东川铜的经营成本一两二两地算,头头是道。实为铜*关系着清王朝的财*运转及对外战争的继续,逼得他连马匹短少都得过问,乾隆43年(年)东川定额铜为,6万斤,占全省京运铜的83.9%。


  东川是现代彝族的发源地。相传,约年前蜀地发生洪水,笃慕来到东川附近的洛尼山,笃慕是武老撮的孙子,在武老撮时期有一次民族大分支,11个兄弟都“过河变了”其它民族,只有武老撮留下来在蜀地传为彝族。笃慕在东川娶三妻,生六子,形成彝族“六祖分支”,它是彝族历史上的又一次大分支,分成了武、乍、糯、恒、布、默六个支系


  东川历史悠久,古代东川就一直不断地与中原文化相交流,一直纳入中化文明发展的轨道,属于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粟。就其古东川秦汉前历史而言,应纳入古滇国,古蜀国,古夜朗国历史发展文化圈。秦朝属靡莫部族,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年),设堂狼县,唐中叶设东川郡,辖今天的巧家、会泽、东川、禄劝和四川省会东县、宁南县等部分地区,隶属四川。清雍正四年(公元年)改土归流划归云南。年设地级东川市,辖东川、会泽。年会泽由东川划出归曲靖专区。年12月撤销东川市,设东川区划归昆明市。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央*委发布《关于我*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内中规定“九*团则于相机占领东川后,西行至盐厂盐坝或干盐井渡江。”据郭天民(时任红九*团参谋长)《从乌江到泸沽九*团长征中单独行动回忆片断》记述“考虑到牵制任务已成,东川距离金沙江又比较近(只有八九十里),*团决定趁机渡过江去,与主力会合。”“预定渡口选在东川西北、蒙姑以南的因民、落雪坝之间,上游二十余里的对岸是盐井坪。好多年以后,年,何长工对云南*史工作者采访回忆道;东川有个因民,落雪和大铜矿吧?

请长按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九军团长征过东川及其深远影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