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雪域回声怀念阿里杨文有
TUhjnbcbe - 2021/1/1 11:31:00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怀念阿里

杨文有

每次翻阅我珍藏着的一张张发*的黑白照片,我都有仿佛重新回到阿里的感觉。那深深烙在心底的绵延的山脉、壮丽的冰川、辽阔的草原,那些于山坡、于草原挥舞牧鞭的藏民和略带忧伤的牧歌,让我时常觉得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阿里离我近在咫尺。因为每一次回忆都是那么的真切,真切得尤如刚刚发生。逝去的往事如电影般立体而鲜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年3月,西藏部分反动农奴主背信弃义,擅自撕毁与中央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公然发动武装叛乱。我驻藏人民解放*奉命同西藏人民进行了平息武装叛乱的斗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社会的稳定。

年7月,州里组织第二批中央调干工作,从丹巴抽了9人,由我带队,同行的还有公安局副局长、区工委副书记等。我们在州委报到后,与来自全州的名进藏人员一道乘坐15辆*车,在7部装甲车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向西藏出发了。一路上我们边走边打,艰难地到达了昌都。先后在江达、贡觉、洛隆等地开展平息武装叛乱和民主改革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决贯彻执行“边平息武装叛乱,边民主改革和*事打击、*治争取、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针。与中国人民解放*一起迅速平息了西藏全区的武装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西藏改革建设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4年,我被调到西藏阿里地区工作。阿里地处西部,位于喜玛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之间,平均海拔米以上,距离拉萨公里,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

有人说,阿里是屋脊的屋脊、高原的高原,是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环境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但我却与阿里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从4年到阿里嘎大克,我一呆就是13年。在阿里工作确实苦,苦得让人难以想象。但我们没有退缩,因为祖国需要我们去,因为西藏百万农奴期盼着我们去。那时我们始终背负着“不辜负*多年的教育,以苦为乐”这个坚定的信念,与同志们在那片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为高原的老百姓鞠躬尽瘁的工作。

4年7月,我们来到阿里地委,地委机关房屋都是部队干部自己盖的,门上充当门帘挡风寒的麻布袋时常在风中摇曳;床是用土块垒的;办公桌是用土块架上红柳棍再抺一层泥、铺上一张纸或者一块布;椅子是土块垒起来的四方墩子。总之,所有“家具”的原料都是土块。

阿里严重缺氧,因为气压低,开水温度只有60度左右,食物根本煮不熟。食堂的米饭经常是半生不熟的,馒头也因为缺氧而发不起来像个铁蛋。出差下乡,交通条件极其恶劣不便,不是骑马就是骑牦牛,睡觉经常露宿野外,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睡觉时还必须戴帽子,否则会冻感冒。我们自己带米、面、锅,用牛粪、羊粪烧水做饭,有时候也将罐头盒当成锅做饭,在石板上烙饼。尽管当时的条件是那样的艰苦,但同志们却从无怨言,依然笑声不断,十分乐观。

阿里地区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变化和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与*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是分不开的,与热爱阿里、热爱边疆建设事业的人们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

在地广人稀的阿里,把*的方针*策贯彻执行到群众中去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广大藏、汉干部深入农牧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畏雪雨风霜住岩洞、睡羊圈、住马棚。骑马步行、翻山越岭把*的*策送到农牧民家中去。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将*的方针*策宣传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那时在阿里有一项铁的规定:干部在下乡工作中不能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不能打扰群众,口粮自己带,饭自己做。在下乡工作过程中,既要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又要做好团结上层头人、喇嘛的工作,还要与巫婆和所谓“神汉”作斗争。

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关心阿里。毛主席曾指示:“阿里地区自然条件十分困难,生活艰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外阶级斗争尖锐而复杂。要非常注意关心阿里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周总理于年春天亲自给阿里地区指派人的北京医疗队,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亲自接见了第一批医疗队。医疗队到阿里时,严重的缺氧导致大家强烈的高原反应,但他们没有退缩,翻山越岭进行送医送药,为阿里人民带来了健康。他们还协助阿里人民办卫校,培养当地民族医务人员、培养赤脚医生等。不但做到送医送药下乡,还将先进技术和人才摇篮永久留在了阿里大地上,为阿里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救死扶伤的“好门巴”。

善良的阿里藏族同胞,对共产*和毛主席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正如歌中唱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他们深深懂得翻身农奴当家做主人,从此过上好日子靠的是毛主席、靠的是共产*。

过去的阿里没有一所学校,大多数藏族同胞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解放后,*府为老百姓建了很多所小学,让孩子们能够读书、写字,成为有文化的人。在狮泉河建立了阿里地区第一所中学,为阿里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壮大输送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在过去,阿里的群众生了病只能求神占卜,医院,生病可以享受免费治疗。藏族同胞们真正感受到了从水深火热中煎熬的过去一步跃进沐浴着和煦阳光的今天,从过去“小病等好、大病等死”到现在的免费接受医疗……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对阿里地区广大藏族同胞的的关怀。“*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不仅仅是说在嘴上一句话、写在纸上的几个字,更是深深镌刻在阿里广大藏族同胞的心坎里的深情。

阿里的藏族同胞们是十分友善的,邻里之间很少发生吵嘴打架的事。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落后闭塞,阿里人民过去很贫穷,生活相当苦。但是,老百姓们却非常守本分,那里的民风非常纯朴。纵然是穷得揭不开锅,也从来没有偷盗行为发生,因为他们认为偷盗行为是极其不道德、极其丢人的事。如果有人偷盗被发现,他将无法在当地生活下去,从此只有背井离乡。我在阿里工作期间,深深的感受到了阿里同胞对我们进藏工作同志的关心爱护。融洽的民族关系是藏、汉民族共同浇灌的结果,是*的民族*策的伟大胜利。阿里人民从一点一滴的亲身经历中,意识到广大汉族干部与解放*是真正帮助他们的,是诚意的来建设阿里的,是毛主席派来的“菩萨兵”,是血肉相连的好兄弟。他们的内心感受到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幸福和自豪感全靠共产*的领导,取得的所有进步都离不开汉族同志的帮助。

“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阿里也不例外。说我们是罗瑞卿的“爪牙”、“黑猪”、“黑*法”等等而被“斗”、靠边站。面对这样的局面,藏族同胞感到万分惊奇,觉得我们被“斗”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好多人同情地说:“本布拉(领导同志),你们为什么被斗?你们辛辛苦苦地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机关成天乱哄哄的,好多群众害怕了,有的人说“我们赶快走,等恢复以往的秩序后我们再回来”。当时,革吉县委书记余庆祝为阿里人民办了很多好事,却被斗得很惨。无助的群众迷惑了,“这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斗他”?有的群众含着眼泪偷偷为余书记送去酥油、糌粑,这就是群众的真心善意,多么好的群众啊!

阿里地区边防线很长,足足有公里,进出口特别多,叛匪进出境很方便。当时,有两千多的叛匪(四水六岗)外逃到尼泊尔木斯塘地区,在境外反动势力蛊惑下,不断回窜骚扰,袭击我基层*权和工作人员,抢劫群众牛羊,残害百姓。年,扎达县组织若干个工作组下乡。一天夜晚,境外回窜叛匪突然偷袭驻扎在沙让村的工作组,制造了血淋淋的流血事件,副县长张光明、秘书郑澈然二同志牺牲。

年,我带领由地区、县*法委等方面抽调人员组医院院长王纯道带领的医务人员,深入到海拔米的革吉县亚热区,这个地方是叛匪经常回窜的必经之地。一天,我们从群众中培养的情报人员从很远的地方骑马来报告说:境外叛匪要来袭击工作组、还要抢劫。于是,我们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要求一切活动必须听从安排,每人每天24小时轮流站岗放哨,特别是夜间站哨,必须一丝不苟地进行换哨交口令,介绍哨位周围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主动追击。发现叛匪正赶着牛、羊逃窜。我们趁着夜色猛追狠打,叛匪吓得到处乱窜,屁滚尿流地逃之夭夭,我们为群众夺回了被叛匪抢走的牛羊。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离开阿里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在这几十年中我又走了很多地方,也发生了很多很多的故事。但在阿里的那平凡而不乏精彩的13个春秋,对我精神的充实、灵*的洗礼、人格的升华是无限的。对阿里来说,我只是天空中的一颗流星,但阿里对我而言,却是心中光芒永久的太阳。这份无可取代的温暖,值得我用一生去体会和感恩。我是一个“阿里人”,是狮泉河历史的见证人,是狮泉河的一代居民,我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阿里,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那山、那水、那些人、那些事如今几乎是我梦境中的全部。如今享受着儿孙满堂天伦之乐的我,深知生命是有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但对阿里*牵梦绕的思念却是无限的。80高龄的我不可能再去阿里重踏当年的足迹,但我会将所有的思念化成由衷的祝福:“愿我心中的太阳——阿里的明天更加美好。”

注:作者系甘孜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年12月退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雪域回声怀念阿里杨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