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细节金沙江救援,一条无法发送的ldqu
TUhjnbcbe - 2021/1/3 1:47:00

文、图

彭小明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

山体滑坡,灾情严重

两千将士千里驰援

第77集团*某工兵旅

作为专业救援力量

全力救援

攻克一个个难关

强*哥全程参与救援

记录下一个个让人感动泪目的瞬间

一条无法发送的“谎言”

19岁新兵王涛,山东人,在家从来没有削土豆。在这次救援中,搭载挖掘机的漕渡门桥动力艇因漂浮物发生故障,他和20余名战友在零下10几度的漕渡门桥上熬了一整夜。在与母亲的视频中,母亲问:嘴唇怎么肿得像火腿肠?他正想编个善意的谎言,没信号了……

一次让人揪心的失联

“辛苦了!”11月10日中午12时20分,一艘漕渡门桥稳稳停在波罗乡波罗寺门桥的江岸,随着一双双冻僵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失联20个小时的22名官兵终于平安归航。旅长王健在岸上翘首等待战友归航,副旅长田升平和官兵一起在金沙江上漂流了近一昼夜。胜利会师后,两名旅领导赶紧把热食分发给大家。

一句开不了口的请假

一名通信车驾驶员找到报道员,悄悄的说,我有个老乡,老婆还有两天就要生娃儿了,能不能宣传一下。报道员一楞,劝他的战友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赶紧请假吧,这个地方到机场接近公里,说不准还来得及……灾情急,家事也急。两者权衡,为了执行任务,请假二字,我们的战士自己很难开口……

一名即将退伍的老兵

云南老兵吴大兵,冲锋舟高手,人称“水机侠”,还有19天就要退役了。金沙江上,他依然动力“满舷”,带着下士薛长*劈波斩浪:“对面来舟,尽量45度迎上波浪,减少颠簸。”铆在冲锋舟上,既当操作手,又当指挥员,40多小时没怎么休息。

一碗等了3天的鸡蛋面

千里行*,一路颠簸机动,来不及停下做饭;海拔高、压力低,烧不开水、做不好饭……等了60多个小时,部队出发3天后,11月10日中午,救援官兵才吃上第一口热食。端着热气腾腾的鸡蛋面,官兵们把头埋进碗里,用蒸汽好好地“洗”了把脸。

一场风雨无阻的“旅行”

去西藏旅游,是排长王玺一直以来的梦想,11月7日12时30分,王玺闻令随队出征,没想到这次救灾成了让他终生难忘的西藏特殊之“旅”。尽管首次上高原,有些头晕目眩,一次坐车还呕吐不止,但他打起精神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始终战斗在救援一线。他的朋友圈留言:一直想看西藏的风景,这次星夜兼程、风雨无阻,早中晚的风景都看齐了。

一位骄傲臭美的“老司机”

四级*士长刘博,兵龄15年,川藏线驾龄3年,多公里冰雪路,他一个人连续驾驶46小时。困了,喝咖啡,嚼干辣椒,听音乐。听歌挺讲究,熟悉的、节奏轻松的不听,只听节奏感强听不懂的。他的事迹经报道后,母亲留言:“我的儿子刘博,你是好样的。”妻子点赞:“刘先生我为你骄傲。”家人的支持鼓励,让老刘“臭美”得不行……

一张冻得通红的“老脸”

副旅长田升平是老舟桥,艺高人胆大,一个波浪打来,别人抓住船舷瑟瑟发抖,他站在冲锋舟上背着手,研判情况、指挥若定,在金沙江上一漂就是20多个小时,波浪大、寒风吹,年龄最大的他冻得满脸通红。凌晨5点,补给的船来了,问他走不走,他大臂一挥,我走了,部队怎么办。

一份不为人知的申请

宣传干事肖正东闲不住,白天和任务官兵往一线跑,一去就在无人区呆5、6个小时,晚上回来坐在地上,爬在床上写稿。有时为了把官兵吃苦受累的精神宣传出去,爬山头去找信号……后来不经意得知,肖干事在前不久已经报了交流,打算转文职回老家富顺武装部……

一面闪亮高扬的旗帜

第一个上舟,拿第一支镐,舟桥营长孙光旭身先士卒,干得特别卖力,嘿嘿叫得震天响;架门桥,装机械,他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开设漕渡门桥,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老孙依然一马当先。看到营长干得这么起劲,官兵们干得更欢了……以身为范,无论战斗在哪里,老孙都是一面闪亮高扬的旗帜。

陆*权威发布,转载注明来源!

主管

陆**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文化中心

来源

人民陆*(ID:renminlujun)

刊期

第期

监制:邵敏主编:丁勇

编辑:郭达

邮箱:rmljwx

.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节金沙江救援,一条无法发送的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