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昌都热门旅游地大盘点后篇已被前篇诱
TUhjnbcbe - 2021/1/4 10:44:00
鳌江社科视窗12总34期鳌江镇 http://www.luomioua.com/lmojg/5489.html

21.夏公拉山

地点:边坝县城西南面20公里处,海拔米

被史书称为“入藏第一险”,位于边坝县城西南面20公里处,海拔米,为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因为山势险峻,路在悬崖,让路人皆拄拐杖而行,对登山技艺及谨慎程度是一个考验,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具挑战性。

22.噶玛寺

地点:昌都扎曲河上游约公里的白西山麓的幽静山谷里

噶玛寺是由噶举派高僧都松钦巴于公元年创建的,该寺是噶举派的祖寺,噶玛噶举派也因该寺而得名。噶玛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其建筑别具一格,文物古迹众多,是康区著名的古刹之一。第二世噶玛拔希从内地带来的汉柳树至今根深叶茂,高僧都松钦巴等人的灵塔也完好无损。明使臣来噶玛寺赠送的万岁牌旌旗缎带、丝绸等刺绣品、近百幅传世唐卡以及不少佛像、陶器、高僧遗物、贝叶经、瓷器等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23.大脚印

地点:昌都镇至帮达机场的公路40千米左右的路边

昌都镇至帮达机场的公路40千米左右的路边,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大脚印”的奇观。在路旁一处近乎陡直矗立的石壁之上,有几个模糊不清的状如人脚印的痕迹高悬在峭壁上,仔细看去每一个“脚印”都巨大如斗。这是什么“人”留下的这么巨大的“脚印”?这些脚印又是怎么会印在这几乎垂直的石壁上的?和模糊的“脚印”一样,当地有关部门用红漆在石壁下方写的一行既像是解释又像是该处景观名称的一行字—“侏罗纪早中期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古脊椎动物活动遗迹”,也让人看得是模模糊糊的,心里更生无穷疑问。倒是当地老乡早已虔信这是一处圣迹,并用自己的方式来为此作了解释和结论—那就是石壁下那些老乡献上的哈达和风马旗。

24.长毛岭养鹿场

地点:类乌齐县长毛岭乡那登通,海拔米,离县城52公里

该地年被西藏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划为马鹿自然保护区。该场始建于年,后逐年扩大,现占地3.6平方公里,饲养野马鹿余头。在养鹿场圈外野鹿至少有几百头。长毛岭养鹿场不仅是昌都市,而且是西藏唯一的马鹿自然驯化场地。鹿场内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为主,也有少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养鹿场一带山势开阔、水草丰美、植被丰富。每当春夏之际,整个草原变成充满微生机的绿草世界,而盛开在草原上的各种野花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妍,各种珍禽异兽悠闲地徜徉在大自然恩赐的阳光之中。在驯鹿人引导下,当你进入圈内,马鹿会友好地什出舌头舔你的手心,有趣可爱至极。

25.瓦拉寺

地点:距江达县城30公里

瓦拉寺旁绝壁上修有数十个碉堡式的小房子,是僧人们闭关修行之所。闭关期间,修行者独自住在小房内,只喝水、吃少量食物,整日打坐悟经,一般2-4年方可修成出关。

昌都市影响较大的早期萨迦派寺庙之一,据传该寺建于南宋宝钓元年(年),由萨迦初祖贡嘎宁波创立。该寺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其镇寺之宝是一尊极为精致的释迦牟尼铜质镀金佛像和一尊由柳树雕刻而成的护法神像,据传是当年八思巴途径瓦拉寺时赠送的。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镀金铜像后面的日轮和佛龛均为青铜制作,佛龛上塑造的护法神兽及吉祥图案十分生动;释尊的顶髻相塑造成螺旋卷,顶上有隆起的肉形,顶髻、佛发和背光为绛青色,日轮为朱红色,有着明显的汉地艺术风格。寺内至今珍藏有尊佛像和余幅唐卡。此外,寺内的壁画颜色鲜艳,内容丰富,具有宗教和艺术的双重审美价值。

26.梅里雪山及其门神

地点:川藏公路南线(国道)的察多吉折嘎神山

梅里雪山,号称西南第一神山,由13座海拔米以上的雪山组成,被称为“太子十三峰”,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米,有“雪山之父”的美称。梅里雪山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山腰云雾缭绕,透明冰川顺势而下。雪山北坡在左贡县境内,原始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梅里雪山有四道门神(四大金刚):一为川藏公路南线(国道)的察多吉折嘎神山,二为与左贡城东珠然峡谷紧密相连的珠然神山,三为扎玉扎玉帕巴拉神湖边的冬日神山,四是多拉神山。其中冬日神山在扎玉帕巴拉神湖周围,又叫洁白的海螺山,高约余公尺,山石均为白色,山峰呈锥形,直插云天,山脚古柏、松等树木需数人合抱,高数丈的古树树顶伸展呈平毯状,充满了神秘而美丽的传说。

27.尼果寺

地点:昌都芒康县宗西乡

宁玛派的重要寺庙,同时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之地,距县城东北70公里,海拔米。“尼果”藏语就是“神山之冠”的意思。该寺有莲花生大师的佛像和他的灵塔。由于尼果寺是藏传佛教著名宁玛派高僧修炼之地,宗教遗迹遗存较多,有很多自然形成的高僧佛像、大师宝座、经文,还有白度姆、莲花生大师佛像、脚印、过去佛的神马等。

28.贡觉石棺墓

地点:贡觉县城北一公里处

石棺墓,即石板墓,板岩葬。年—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地区文化局先后两次在贡觉相皮乡对相皮墓地进行了调查与复查。这是一处“战国—西汉晚期”的遗址,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初叶,其年代距今约多年。相皮墓地曾经发掘出大批石棺、陶器、人骨等文物。年调查时见到的是一具残棺,为石板拼成,长方形,长为1—1.2米,宽0.4—0.6米,高0.5。年又出土了陶器4件,包括陶罐等器形,均为夹砂黑陶。陶器表面磨光,有的表面施彩,腹部圆鼓,底平而小,颈、腹部多饰手捏竖道印痕,以压印、刻划的几何形纹饰为主。这些特征与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石棺葬中出土的陶器大体相近,只是相皮陶质稍粗,制作稍差,底部较圆。相皮石棺墓与川西藏区石棺在文化特征上的一致性,表明藏东、川西在文化联系上的密切,也说明康区历史在西藏或藏族历史上有其特殊性。该墓葬的发掘清理扩大了“石棺葬文化”墓葬的分布范围,为建立西藏古代文化的考古序列提供了实物佐证,有较高的科研考古价值。

29.怒江峡谷

地点:距八宿县城38公里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位于低海拔的怒江峡谷,距八宿县城38公里,海拔米。山岭谷底落差达-米之间,两岸为陡立的基岩或鹅卵石构成的陡崖,山势险峻,坡度一般大于60度,由于受怒江断带影响,地势复杂、岩石变质、山体破碎。怒江水面宽约50-米,涨落差达10余米,国道路面与水面高差为30-50米之间,其险要之势可见一斑。

30.生钦朗扎神山

地点:距县城约公里

康区二十五座佛教神山之一,距县城约公里。该山规模较大,骑马转一圈需一天时间。其中较有特色的景点有:猴子摘帽、山顶结跏趺座的佛像、莲花生大师石刻像、巨龙腾空而飞以及莲花生降妖洞、莲花生修行洞、噶玛巴修行洞、仁增水晶洞、生钦朗扎寺等。诸多修行洞中以莲花生修行洞最为著名,该洞很长,内有奇形怪状的石柱、石芽、似自然形成的佛像等。康区多个宁玛派、噶举派的高僧,如德青·秋吉林巴、噶玛巴希、公珠·元邓江措等都曾到此神山上朝拜修行过。故在信教群众中,极为推崇生钦朗扎山,并以朝拜该山为一生幸事。该山逢猴年开放,每十二年一次。

31.仁错

地点:八宿县郭关乡境内仁措(拉塔马错)仁错地势开阔,绿草茵茵,是良好的天然牧场。由于湖水来源于雪山冰峰,水源充足,一年四季清流澈透明。湖中的鱼类资源极为丰富,鸟类众多。位于八宿县郭关乡境内,海拔米。“仁错”意为山湖,湖泊一面较开阔,其余部分均靠山。仁错长约2.5公里,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8米以上。

32.八堆神山

地点:距离洛隆县城约80公里

西藏东部著名的神山之一,距离洛隆县城约80公里。主要包括三座大山:花岩山,莲花圣地山(另起名为孜达山)以及核心晶石圣山。三山形态各异,花岩山山势为尖尖的石山冲向天;莲花圣地山红似野牛的心脏,是莲花生大师的修行地之一;核心晶石圣山中央犹如石晶垒,从四面看各有不同姿态。加之有很多藏传佛教方面的人文景观和神秘传说,吸引众多信徒跋涉来此转山朝拜。

33.邦达仓故居

地点:芒康县交呷古秀邦达村

清末民国初期在芒康出了一名巨商,他在芒康乃至西藏都有一定的影响,它就是芒康邦达家族(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邦达仓)。邦达仓系邦达家族在芒康的故居,位于芒康县交呷古秀邦达村。邦达家族的尼江早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执*初期便在拉萨建立商号,由于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关系密切,尼江曾被派遣去完成非官方的使命,逐渐发展起来,到年十三世达赖圆寂时,邦达仓已成为旧西藏地区内外羊毛贸易的唯一代理人,商业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南京、西宁、成都、香港、印度等地。

34.边坝寺

边坝寺是边坝县保存文物最多的寺庙,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边坝寺的大殿在文革中因设为粮仓而得以保存,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独特。

35.卡玛多塔林

地点:类乌齐县国道线右侧,距县城25公里

卡玛多塔林位于类乌齐县国道线右侧,距县城25公里。塔林依山位傍水、风景秀丽、古木参天、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葱郁翠柏中有一座别致的小经堂,主供莲花生大师像,左右各竖有几根高大的转经筒。传说,过去这儿有个塔,现已恢复和修建的塔有几十座。其造型各异,别具一格,既有要求严格的八佛塔,也有方形怪塔;既有几米高的大塔,也有不到三米的小塔。

经堂后为巨大的马尼堆,马尼堆中有六字真言,也有佛像图案,十分精美。既有要求严格的八佛塔、也有方形怪塔;既有几米高的大塔,也有不到三米的小塔。

36.谷布神山

地点:昌都县日通乡与如意乡交界处,距县城40公里

谷布神山,是康区十八座神山之首。该山是昌都附近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米左右,登上峰顶,周围的群山尽收眼底,确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意境。谷布全称为杂加谷窝琼普。谷布山势险峻雄伟,异峰突起,山顶是裸露的石灰岩。整个山峰转一圈骑马需二天时间。高原岩溶所特有的石芽、石柱、溶洞、穿洞、竖井等,在这随处可见。位于谷布半山腰的仍宁洞,是该山上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洞,传说莲花生大师在此修行过。洞口处建有不少佛塔和塑像。此洞可容纳上千人,堪称昌都第一大洞。如果你在游览中留心观察,还可拣到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

37.字嘎草原

地点:江达县城西北部约60公里处

是昌都主要牧区之一,海拔—米。字嘎草原一望无际,夏秋两季视野里尽是蓝天白云、绿草野花,是典型的高原牧场。每年藏历七月十五,这里有闻名藏东的赛马节,各地牧民们穿着艳丽的衣服,带上青稞酒、酸奶,骑着骏马从四面八方涌向赛场,欢度节日。

38.八宿同卡寺

地点:八宿营县同卡乡*府所在地,离县城公里

同卡寺全称为学呢八宿嘎登桑珠林寺,俗称同卡寺。该寺是由洛巴·江村生格于公元年创建的,为功德林拉让(西藏*府摄*之一)所属的一座寺庙,同卡寺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藏汉文化交流等方面曾做出突出的贡献。尤其是自该第七世达刹活佛罗桑巴登江村任雍和宫的堪布以来,与内地的宗教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该寺至今珍藏着大量的佛像、剌绣、缂丝、绸缎、锦缎等品种。同卡寺大殿中还供有第七世、第十一世等达察活佛的三座肉身灵塔。在离寺庙约米处有一座称为泽培仁波且的佛塔,呈四方形,底宽36米多,高25米。从外形看,塔为六层,实际内部只有三层经堂可绕塔观赏,每层塑有大小各类佛像。该塔稳重挺拔,气势雄伟,造型独特,是昌都境内最高的佛塔之一。

39.德青波章神山

地点:类乌齐镇旁,离县城30公里

德青波章神山,俗称类乌齐,意为大山,由山名变成地名,又从地名演变成为县名。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真可谓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水。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真可谓“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水”。这座神山山势不高,较适合于徒步旅游。每逢藏历6月15日,是类乌齐一带最悠久、最广泛、最有影响的传统节日——仲确节,远近群众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充足的食物美酒,扶老携幼,全家出动朝拜神山。

40.然乌溶洞

地点: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离八宿县城85从公里

国道线从溶洞蜿蜒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然乌溶洞分为上洞和下洞两部分,在线离然乌镇约5公里的地方,经过一座独木桥,顺山间行5分钟左右,可看到一个直径约5米的天然洞口,这便是然乌溶洞的下洞洞口,里有吉真向巴佛像一尊,高约7米。经过当地群八幸勤劳作,溶洞洞。己被修整成一简易寺庙,诺大的洞口现已成为寺庙的大殿,据在此修行的高僧讲此吉真向巴佛像在这洞中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经佛像右下方的一个小门才真正进入溶洞。初进洞日空间尚宽地,地下堆满了刻着六字真言的牛头骨和“茶茶”(一种泥制小佛像)。再往里行空间则变得蜿蜒曲折,高低错落,时而你可以大鹏展翅,时而你又不得不匍匐前行。洞中怪石嶙峋,各种钟乳石、奇石造型各异,千姿百恋,有的似擎天一柱,有的似神龙摆尾,有的似中流砥柱坚不可摧,给人一种无穷的遐想。

41.唐夏寺

地点:距贡觉县城30公里

昌都萨迦派的早期寺庙,据史料记载,唐夏寺是由后弘期高僧噶顿·普布瓦于年创建的。他先后到卫藏和印度学经,曾拜阿底峡为师。后至阿里、卫藏传法。53岁时返回老家,创建唐夏寺。

该寺主体为拉萨堂、扎西仓康、学纪堂和禅房,加上附属建筑,总面积近千平方米。整座建筑主体为藏式风格,顶端为汉式,佛像壁画等则为印度风格。目前,唐夏寺保留最为完整的三座大殿,分别为普巴拉康、拉桑拉康和大经殿,根据古建筑专家鉴定,均建于北宋年间。如今寺内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有八思巴馈赠的神像、大明永乐年间的宗教法具、用羊毛丝编织的唐卡,相传还有格萨尔王使用过的宝剑等。唐夏寺是一处具有独特宗教文化色彩的寺庙。

42.卓玛郎措湖

地点:距洛隆县城40余公里

卓玛郎措湖,藏语意为度母女神湖,是洛隆县较大的淡水湖之一。围绕卓玛郎措湖周围有大小21个湖,自然形成了度母21赞。站在卓玛郎措湖北面的山坡上向南远眺,呈现在眼前的卓玛郎措湖像一块镶嵌在群山之间美丽的绿宝石,翠绿的湖水,平滑如镜,蓝天白云、雪山冰峰及花草树木之倒影,清晰映照其间,令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的美妙;微风轻轻吹拂湖面,荡起涟漪,更使人目不暇接。据当地人说,在这里常常可见到海市蜃楼,还有湖牛在湖中出没。该湖周围水草丰茂,景色优美,是一片天然的牧场和迷人的旅游景点。

(内容来自玩转西藏网)

———————————————————

温馨提示:

点击右上角按钮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昌都热门旅游地大盘点后篇已被前篇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