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与回归》
罗本华
且不要认为我只是一种爱好,我是今天的骑士,像夸父一样去追逐太阳,并感受那些美丽苍凉而又精灵古怪的柔情,连同冷暖未知的世间风雨。
——摘自本人微博
1.水性杨花
这世上你绝对想象不到有这样一个的国度,虽然它不是一个国家,它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但这里所有一切,其实与我们这个社会完全不一样。它就是女儿国。摩梭族人,据说多年前,他们还过着母系氏族时代的生活。
在云南与四川交界处,有一片湖泊,叫泸姑湖,是《西游记》里女儿国的原址,这里没有男人,女人生孩子都是喝了湖中的水怀的孕。这种饮水怀孕的创意当然只能验证一个神化编造者的想象力,不过走婚的习俗倒千真万确。来了心仪的男子,双方一见钟情,便可生一段纯粹的爱恋,男子与女子在湖边的小屋呆上三天,其中的浪漫自然是天地间一断凄美的绝唱。男子离开后,女人们仍然要在这里过着平静的生活,怀孕,生子,这些人生的大事都与男人无关了。几千年来,没有人破坏这种习俗。
不过,在今天当一群以现代文明自居的人闯入后,这一切就荡然无存了。
泸姑湖很大,围绕它走一圈可能也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当然像我们这种骑驴,大半天时间便可跑完。湖水很清,清到你心底只生一个词:透亮。湖边的山,湖中的岛,都因为水而富有特色,水是山岛的情人,依恋,环抱,冲荡,滋润,甚至撒一下娇,这些山岛都难以抵挡她的妩媚与风情。腾腾的水气,将山峦缠绕得神秘莫测,让原本雄壮的山峰可以幻身成女人,雾岚霞光,由湖面折射到山岛,经那些本来就晶亮的树叶一收,这里就斑斓成了一个五彩的世界。所以,在这里,不需要你有画家的天赋,不需要你有摄影师的才能,只需要带一个相机,随便对准一个角度,都会拍出人间仙境。
这湖中并无肥鱼,似乎也不许养鱼,所以垂钓之乐不会存在。但你可以赏湖,赏湖中花,因为此花天下唯此湖独有,可她的名字则让你深感意外,它叫水性杨花。
“水性杨花”,我一直认为只是一个词,一直认为是一个可以把女性看作下流之物的一个词,没料到它还是一种花,而且还那么好看。藤叶淡*,从水底纤纤弱弱地冒出来,花开在湖面,小指头般大,白色,三四瓣,星星点点,随波摇曳。看着这些花把泸姑湖围了一圈,我问摇船的女子,“为什么要给它取这样一个名?”她的话更让我大吃一惊。
她说:“这水性杨花就是女儿国的姑娘们的化身,有阳光的时候就露出水面,没有阳光的时候就将花潜入水底,水干净的时候就会开花,水脏的时候就会自已求死。”
此话我不知道真假,我叫她把船摇到湖面背阴处时,果然没见到她们开花。我突然对我多年来对“水性杨花”这个四个字在我头脑中留存的观点感到懊悔,一种世上最最圣洁的植物,在世人的头脑中却生出了极肮脏的印象,且千百年不变。
望着摇船的女人,我突然觉得她有些像那湖中的花,着装并不鲜亮,长相姣美可爱,眼波纯净如水,话声温柔,总给人恬静淡雅之感。
她告诉我,现在的泸姑湖来人太多,已失了平静,许多游客的素质很低,虽然大家在尽力维护这片湖泊,但这里已不再是过去,这里的姑娘也开始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她很担心有一天,这些花会突然死去,从此绝迹。
我很明白她说话的意思,古老的习俗可以不在,但人类的思想不能脏了这片湖泊。
舍船上岸后,我来到湖畔一处农家,房子很陋,土墙布瓦,大人不在家,有两姊妹站在房前菜圃围篱下,很可爱,自称一个8岁,一个5岁,姐姐叫喇翁机直玛,妹妹叫喇泽翁,怕我没听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我手心上。我说渴,姐姐跑回去给我端来茶,茶很香,清芬如兰,茶中有花,我问是甚,姐姐说是湖中的水性杨花,我突然间对这圣洁之物心存感激,它仿佛一下子滋润的不是我的喉,而是我的心灵。妹妹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说水性杨花还可以吃,不过妈妈从来不许我们吃,妈妈说每年只许弄一点回来泡茶喝。”我问为什么,妹妹摇头,姐姐回答:
“妈妈说,女儿国的花,她开着,我们的湖才更美丽,更干净。”
2.艳遇丽江,一米阳光
丽江古镇果然非同凡响。
到达丽江时,天晴好如初,但一入城后,阴雨就缠绵悱恻。清新的空气,古老的城镇,静静的小河,民族的特色,都会让你兴奋不已。
我们得先住下,但谁都知道,在这个季节找一个住处将是相当的难,因为先天晚上我们收看电视时就已得知这里住房之紧甚过了大理,房价之贵就可想而知了。果然,我们派出去找住宿的小余回来说,一个房间都得一个人五百元以上,就是条件极简陋的也得一人要两百元,他叫我们去看那两百元的房间,原来是学生时代的上下铺的铁床,且一房八张,这就意味着这个狭小的空间将住十六人,我顿感窒息。我决定放弃,心想这丽江的老板良心都大大的黑。老板是个女人,矮墩墩,上架着一幅金丝眼镜,见我们要走,她说,如果找得到二百元以下一个人住的房间她将跟我们姓。我看着她把鼓胀的腰包贴在鼓胀的肚子上,我就心生反感。跟我们姓?哈哈,我们可高攀不起。
我决定放弃在古城找住的,而改往新城,我想新城将会便宜,新城与古城挨着,何况我们骑车方便。很快我们就到新城,新城也建得很气派,但除了那些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外,并没有什么游客,故很冷清。果然不出所料,吃住便宜,且享受的是五星级待遇。
晚上我们就进古镇了,古镇夜似乎来得很早,但夜晚则更热闹,踏着古老的石板路,在窄窄的巷子里转悠,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听着叮叮咚咚的手鼓音,你才知道丽江其实不是水流之江,而是真正的人流之江。
实在是太过嘈杂了,在几个并不大的广场,站满了观景的来客,因为广场上都有嗨歌的酒巴。酒巴内烟雾弥漫,满是人,或站或坐,举杯尽欢,带头表演的帅哥靓女,都着装暴露,在台上不停地摇首扭臀,几近癫狂。
“艳遇丽江,一米阳光”,有个打扮入时的女孩子来到你的面前,“不进去坐坐吗?”她说着的时候,她的手已拉住了你的手。
“帅哥,一个人吧。”她会接着问你,“来到丽江不好好乐一把,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损失。你没看到丽江到处写着,‘我在丽江等你’的话吗?在丽江就是你人生艳遇的一场,此生不乐,何时懂乐?此地不乐,何处有乐?”
这种情景,一晚上你只要不入酒巴,估计会碰上五六次。这些邀请你的女人,并不一定是酒巴女郎,许多大约是与你一样的来客。人到这儿已没有了所谓的羞耻与节操,一切的艳遇与玩乐都是顺理成章的自然之事,相反,你如若过于羞涩与拘谨,倒是极不合宜的。在这儿,你不必担心敲诈勒索,因为到这里的人似乎就是为了人生中的那一次艳遇。
不过,我实在是没有兴趣,许多时候我只是一个看客,极冷静的看客,这让那些前来邀我“艳遇”的女郎很失望。活在世上多年了,与女性的交往也不少,我知道艳遇一场其实是一个人极度空虚无聊的表现,关于情感,我很沧桑疲惫,但我知道真爱在什么地方。
于是,我给挂念我的人发了一条短信:艳遇的是丽江,不是我,我的人生不会再有什么艳遇,而只有执着。
于是,我就在古镇里一个人静静地转悠,我的思维静极了,我看到了这座古老的城镇其实也很可爱。店铺里的物品琳琅满目,古老的石井泉流涌现,河边的灯光朦胧*晕,星斗晶亮若睛,石板路弯来绕去,木板屋错落有致,砸芝麻饼的赤膊小伙挥汗如雨,靓丽的女孩子在寂寞地徘徊,还有弹吉它的大学生也在幸福地盼待。
我终于明白,这个地方,即便有宰客的老板,有拉你艳遇的女郎,哪怕在嘈杂的夜晚,还是能真正感受到一米阳光。
3.林海与毛毛虫
世间的壮观莫过于一片原始森林卧于雪山。到了鲁朗,我才知道中国真正的原始森林不在云南,也不在东北,而在西藏。
鲁朗这个地方,其实是很开阔的,不像前面所跑的地方,高山峡谷,逼仄得有些压迫感,来到鲁朗后,山峰虽然一座连一座,但都谦让出一带极阔的原野,可以让你纵情跑马。鲁朗人很聪明,就在这样的地方开辟跑马场,完全不同于草原的跑马场。
山上的乔松,云杉,把山体密遮着,已成了树的汪洋。所以,鲁朗的景区叫:鲁朗林海。莽莽苍苍,浩浩茫茫。树都赛高比粗,还看谁更笔直。所以,许多树为了表现自己,一定会高出你的视野,粗过你的想象,直过你的思维。除了惊讶你还会有什么呢,在这样的地方,喊叫,撒野,好像是唯一要干的事。
我不知道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什么感受,当一个地方,有了蓝天、白云和茂密的森林,伴上飞鸟与走兽,我想他一定不会寂寞。
在这样的林海中行走,人们惬意十足。我们边行边观,走走停停,方知什么叫秀色可餐,竟然午后多时,才想起填饱肚子之事,细想来,这填肚子的事其实只是人生的一道义务性的程序,想想那些天天吃喝酒肉穿肠的人,想想那些大摆宴席讲究排场的人,其实是很可笑的。到达林芝镇后,我们找了一家四川风味餐馆坐了下来。老板是江西过来的,她说,她以前做过民办教师,辞退民师时,她就和老公来到这里,来后就不想走了,在这里做点小生意,也不需要过份地起早贪黑,一家人有吃有喝,日子也过得无忧无虑,回到内地,整天忙忙碌碌,一刻不干活都不行。这里风景优美,又没污染,没有纷争,就是世外桃源。如今,唯一担心的就是孩子以后上学,这里的教育跟不上内地,目前孩子还在读小学,自己可以带着教,但以后读中学就感觉有问题了。
她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我这个教书匠看来,这里的教育与沿海和内地相比有一定差距,每到一处我都留心了当地的学校,看到许多学校都不大,没有楼房,没有像样的操场,条件简陋,我很有些揪心。
我们在餐馆小憩后,便与老板告别,然后继续上路,车刚出镇,就见到许多当地人在道上一手提桶一手拿钳,弯腰捉虫。男女老少,都不停地捉着。这时我才注意到我们跑的路上有许多毛毛虫,都是从树林爬出来的,都朝一个方向爬行,有的已被车辆碾死了。我很好奇,就问,这虫子捉了有什么用呢。有个已上了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告诉我,毛毛虫爬到路上都被来往的车辆碾死了,所以把它们捉了送到一个远点的地方去放生。我说这毛毛虫不是害虫吗,它可能专吃这些树木。孩子说,在藏人的眼中,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残害它们的生命。
我的内心突然就震动了一下。是啊,生命,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可是我们什么时候把它们看成了有生命的存在?莫说是毛毛虫,就是许多人,我们什么时候又格外重视过他人的生命?
我终于明白了毛毛虫对于这儿的人来讲到底是咋回事。它们不仅是虫,而是生命的载体。于是再骑车时就格外小心,很担心碾到了它们。
4.古城与古道
其实,在进藏的途中,我一直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文成公主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进藏的。历史的道路已风沙了千余年,今天的人们还找得到那条道吗?
事实上,我的这种想法纯属多余,因为今人都在绞尽脑汁如何靠祖上来吃饭,比如西安靠上秦死始皇,襄阳靠上诸葛亮,鲁皖三地夺西门,乐意骂为色狼乡,何况是文成公主进藏这条超级的联姻之路。
所以,当我来到太昭古城时,我已不再惊讶。因为我早就料到国道边这么险要的一个关口,如此繁华,一定是个特殊之地。果然,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就是从这里出发,前往扎凌湖畔迎娶文成公主,回返途中,又在此小住,所以这太昭古城当是一场伟大的婚姻见证之地。
它仿佛就是一个富态而神秘的女人,就像文成公主一样,丰膄的体形,出众的美貌,还有神秘的智慧,都彰显了她的与众不同。它背靠青山,面对绿水,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古城原名江达,藏语之意为“一百个村庄中的第一个”,尼羊河和娘蒲河在此交汇。据说两条河谷内有九十九个村庄,加上太昭古城便满百,太昭古城就是两个村子共用的头颅。
导游讲,在唐时,这里已是西藏的重镇之一,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旅重镇。元朝时,正式设立驿站,*旅客商汇聚于斯,贸易十分发达,集市人称“小八廊街”。清朝时,曾有四川将*赵尔丰入藏驻守在太昭古城附近,后因镇压辛亥革命,慈禧太后下令赵尔丰撤回内地,赵尔丰奉“太后之昭”返回,“太昭”由此得名。
原来如此,这个村子竟然与历史上两个赫赫有名的女性有关,自然声名远播。
现在你可以坦然地由一座木板吊桥进入镇子里,也可以直接由一座水泥大桥进入,均取名叫太昭桥。进村有牌坊,今人所建,不足观。入村,观街,商铺琳琅,饰品满目。小八廊街总体看呈三角形,细看又是个多边形,路有藏獒,大而肥壮,伏于地,等来人弃食,故眼里没有凶光。正街有一座最为宏伟的楼房,二层,旁边立石一块,上书:文成公主住宿处。可惜不让进,门窗也被布帘遮实,想偷窥一下文成公主当年的阁床也不行,至于她的睡姿全靠臆想了。
从古城出来,前行不过十里路,只见江面上一古桥,桥墩极厚实,桥头有堡,也是通行的关口。桥上拉满经幡,幡上都是藏文与藏画,画上人物骑马提刀,不知道是要表达什么还是要征服什么。桥尽头是石阶,两旁都用各种圆鼓鼓的石头垒成图案,别有一番风味。桥头竖一大石碑,上书“唐蕃古道”。
我不知道这条古道到底有多长,唐与土蕃的交结点是不是就在于此,江水滚滚不息,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座桥上发生的故事一定象不息的江水一样永远流传。今天,我们可以沿着这条道一直走下去,你会看到道旁的山岩上有着无数的壁画,壁画中有唐朝的皇帝、仕臣、宫女等,当然也有汉藏互见的场面,那绝对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场景。
一座古城,一条古道,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历史得以承载,古今得以连接,大地就格外厚实,情感也格外厚重。
5.出发与回归
人活于世,有时候我真不知道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钱这个东西仿佛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但说真的,当我们把那些贪官一看,钱自然就离我们很遥远了,尤其我这种对钱从来就不感兴趣,认为有吃有穿有命在的人。可是,回头来看我这等小民,日子在天天过着,今天都过成昨天,日子里同样没有新鲜的东西,也是很难让人提起兴奋来。
所以,许多时候,我想到更多的一个词——出发,或者叫“出走”也可以。我不知道我的骨子里是不是常有一股冲动的因子,总之,我从来不想把自己困守成一种动物,虽然大家都说是高级动物,我看不到高级之处。
于是,我出走发了,骑着摩托,去年向北,出发到内蒙。今年再次出发,奔向西南,穿越黔滇,再到达到达西藏,穿越半个中国。
年7月22日6:00时,得清、帮峰、小余与我在荆门汇合,然后同合一张影后,便开始了征程。车子启动前,我朗诵了一首自己为此次出发而作的诗。题目就取名《出发》:
天使不是女人,是出发者/我们在路上,奔跑的快感,飞翔的心情/把路变作永恒的背景/前方是起点/未知的你是我最新的目标/我将用我今世的激情拥抱你/你是我追逐的恋人//新大陆的发现不仅是勇气,还是诡秘/我们掉进海里不是恐惧,是欢愉/登上山顶,与雪山共舞/在田野,与人畜共语/我们会把一种美丽停留在欢迎者的梦里/出发,此刻,真的男人/坎坷与困境,才是我们不懈前行的动力
其实,我知道我们的“出发”并没有什么,出发的真正意义不是去寻求一种多大的刺激,也不是为了获得所谓的赞誉。我们的出发仅是为了一种爱好,一种天生的冒险的因子,为了那些还没有走过的大自然的奇奇怪怪。因此,每一次出发哪怕提心吊肚,哪怕真正的发生了意外,我们都不会因此而慌乱,更不会懈气。因此,我们一直在出发,一直出发在路上,在人世的许多未知的诱惑之中。
然而,出发最终还是要回归的。因为家园——物质的与精神的。一个永远在外漂泊的游子始终是孤独的,无论他以什么方式前行,无论他前行多远多久,他都要回归到一种起始的地方,这是对自己活在尘世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生活于世的自然法则。
如此一来,外面的美景再美,我们也只能看看;外面的人世再奇,我们也只是走走。即便这些都已属于你头脑的产物,我们也是带不走的,他们都是自然的存在,包括我们的游走,也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所以回归的不仅是我们的车队,我们活着的皮囊,而是我们的一次心满意足的精神上的振作与疲乏。
因此,我们回来了,带着睛隆24道拐的人类的智慧与勇气,带着玉龙雪山的洁白与神奇,带着高原雪域的瑰丽与浪漫,带着边境人民的真诚与梦幻,带着洪水与泥石的壮观与恐惧,带着我们自身的伤痕与勇气,带着星斗与太阳的笑脸与相思,还带着你对我的牵挂与守候……我们回来了,正如出发一样,回归到了起点——它叫我的家园——荆门,我得永远好好爱着的家园。
我得以诗意的态度对待我的回归!我想,得清、邦峰、小余,三人都会这么想。虽然,我们并没有亮出一首诗来,但我们内心则充满了诗意。所以当每一篇关于我们摩旅的文章,哪怕就一个文字一张图片出现,他们都会用最热诚的态度关心,进而兴奋。我们四个人的团队,从某种角度言,不是历险的胜利,而是合作的胜利。今天,我们的回归也不是终结,因为来年还会出发,还会奔驰在路上。生命的时间是用来花费的,不是用来浪费的,我们今天的出发与回归,其实也是为明天的出发与回归作一个铺垫,人生没有结局,我们的车轮就没有终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