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第9天
四川甘孜许多地区都有著名的藏寨碉楼,原计划要绕路去丹巴甲居藏寨,没想到翁达镇的碉楼群就格外壮观,省的再跑好几百公里专程去了。一早步行去小镇旁的藏寨看碉楼,这个地区的碉楼一般都是上下两层,每家每户的结构造型不尽相同,都建的相当华丽气派。
碉楼主体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下大上小给人一种非常稳固的感觉,有些部分再使用木头搭建,木头上刷着鲜红色颜料显得非常古朴神秘,每一座碉楼都像是一件艺术品。据说建造一座普通碉楼的费用就得七八十万。而且翁达一带不允许在建造碉楼时使用像彩钢板一类的现代新型建材。必须纯粹保留原汁原味的藏式碉楼风格。
退房的时候老板娘热情的给我讲了他们当地的风俗是在门口放一桶满满的水寓意着好运和祝福,估计对汉语言的博大精深理会尚浅,告别时对我的祝福语竟然是“一路走好”,听得人心里怪怪的。
早餐在镇上吃了碗煮挂面。翁达镇出来不远就上了川藏大北线国道,过往车辆也不多,偶尔能看到磕着长头去朝拜的藏民。放弃前往丹巴的打算就顺着往西藏的方向骑,沿途时不时还会出现许多漂亮气派的藏寨碉楼。
快中午的时候到了炉霍县,这些天已经跑了2千多公里了,该给摩托车做保养了,机油走的时候计划着自己带了两桶,沿途如果零时买的话可能质量没有保证。县城找到一家摩托修理部,借了老板的修车工具自己动手换机油。车上也自带着工具,来修理部换油主要是因为换下来的废机油可以被回收去,如果在野外没办法处理,倒掉的话非常污染环境。这一路连烟头都没有乱丢一个,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觉悟还是蛮高的。
中午在街上吃了一碗酸辣粉,又去加油站把油加满。换了机油车跑起来感觉顺畅许多,看着满格的油箱指针有种浑身充满力量的自信,这几天腰也不疼了,只是眼睛还略微有些肿,估计我的高原反应就是眼睛肿吧。自信了没多久反到又困了,好在沿路的村子边有适合睡觉的公交站,那种和广告牌一体的长椅。
下午路过甘孜,在一个观景台休息,遇到一位往拉萨徒步行走的藏族哥们,比我大5岁,一块儿聊天很谈的来,他是康定人这已经是第三次徒步去拉萨朝拜,磕长头他有些吃不消就用步行的方式,每次去都是因为家里有老人过世,这次朝拜是为超度去世的母亲。他是藏医认识汉字,之前还坐过牢经历也比较坎坷。谈信仰讲人生有很多共同语言。只背着一个牦牛绳捆扎的蛇皮袋子当行李包,问他这么远的路怎么不背好点的旅行包,告诉我人走路但行李是可以搭车的,每天都有顺路的好心司机将他们这种朝拜者的行李往前捎几十公里然后就放在路边,包太好了容易丢。我突然想起沿路也偶尔能看见那样的编织袋就放在路边没人管,一直以为是牧民用的化肥之类的东西。原来是朝拜者的行李。
我们聊了有半个多小时才挥手告别,认为很投缘还像旁边的雕塑一样合影照了张相留做纪念,只是这自带美颜功能的手机把两张晒的黝黑的脸拍的粉白粉白。我从来不用相机去拍陌生的藏族人,非常反感那些捧着长枪短炮或拿着手机直接对着藏区的朝拜者、喇嘛觉姆、老人孩子一通乱拍的傻鸟,只为自己镜头里多些异域的人情风貌,却显露出缺乏教养以及缺少对人格起码尊重的浅薄意识。
路过玉隆拉措门票40元,犹豫了一番还是买票进去,是一路第二次花钱买票但绝对没有后悔。玉隆拉措的景色特别美,湖水与雪山相互辉映显得格外的宁静又壮美。而且整个景区只有我一个游客,拍了好多照片又以这雪山湖水为背景自拍了两段小视频发给老妈和老婆,遥祝她们母亲节快乐。
出了景区天色已经不早抓紧时间赶路,距离可以住宿的德格县还有近公里,摩托旅行是尽量不赶夜路的。不过沿途的美景总让流连忘返,忍不住的停车拍照。
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现在已经打通了隧道,过去翻越雀儿山不仅海拔高而且路况差非常危险。现在好了,从前需要半天的路程如今穿隧道只要几分钟,心里不由得赞美了一番强大的祖国。也为今后再也无法感受翻越雀儿山的惊心动魄而惋惜。
出了隧道后天渐渐的黑了,距离德格还有50多公里,公路一直在一条深深的山谷底蜿蜒着伸向漆黑的夜色,公路两侧的山非常高大,时不时的出现一线天的景象但黑沉沉的什么都看不清。路上也没有过往的车辆,只有摩托车微弱的灯光昏暗地照在眼前的道路上。一个人骑行在漆黑的山谷中感觉有些阴森恐怖,50公里的路觉得特别漫长遥远。虽然不信有什么妖魔*怪也知道不会有凶猛的野兽出没,但人类对黑暗的恐惧却是千百万年进化演变来的轻易挥之不去。
10点多才进了德格县,路边问了好几家小宾馆价格都很贵,最后选了一个条件一般价格相对便宜的店。登记了房间但没有上去,直接骑着摩托上街找饭吃,比较晚了只找到一家还开着门的串串火锅店,生意挺热闹,肉和菜都是穿在竹签子上的味道也不错,开始以为吃串串应该比较便宜,便阔气的要了几瓶啤酒畅饮。结账的时候让我见识了这偏远山区的疯狂物价,创造了这一路单人用餐的最高纪录元。这是家叫签味王砂锅串串香的连锁店,在藏区好多县城里都有分店,后来我不管在哪儿见着它都不敢直视选择绕道而行。
吃饭当中有一对小青年估计是来旅游的,小伙子领着女朋友坐在雅间里,小伙子挺能说不断的给女朋友讲着故事。走的时候见我是骑摩托的又和我坐下来神侃了一番,讲自己是四川眉山的,做水果连锁批发生意,跳跃性的从民族大融合一直讲到怎么把眉山的水果能物流到我们内蒙古来。其实有时候一个人出来旅行也未必寂寞。
5月13日第9天,四川翁达镇出发住德格县,骑行约公里
费用:早餐10元,午餐15元,加油50元,玉隆拉措40元,住宿元,晚餐元,合计元。
.5.14.第10天
早上7点起床开始研究车载摄像机,因为没有锁定功能好多拍摄的资料被覆盖掉了。只好把一些有用的资料往手机里面传。9点钟出来在德格县城骑车溜达,德格与乌海已经略有时差9点并没有感觉有多晚。早餐吃的牛杂汤和包子,开始不知道牛杂汤的吃法,看旁桌的藏族人咋吃跟着学,原来牛杂是捞出来沾小碗料吃的。
出了德格感觉摩托爬山有些吃力估计又是发动机散热片溅满了泥的缘故,就在路边给过往大车加水的地方冲洗摩托发动机。刚停车发动机过热不能直接拿水冲的,容易损坏机器,便停在路边晾了半天。水是当地人把泉水从山上引过来的长流水没什么成本。
骑行不远就到了四川与西藏的交界处,两省之间的边界就是金沙江,中间有座大桥相连。桥的这边出四川的时候需要检查登记身份证,过了桥进了西藏那边还需要检查一遍。我等良民自然都顺利通过,不安定分子想要在这么强大的维稳安保态势下兴风作浪估计难比登天。
进了西藏境内明显感觉到山更加的雄伟了,下马威就是一进西藏的矮拉山,不仅山峦高大而且路况很差几乎全是砂石路。到达山顶垭口照相的时候,正好山坡上围坐着一圈藏民好像在搞野餐聚会似的,沿途这些天总能遇到这样的场面,不过我不认为藏族人这么有情调每天搞野餐,应该是某种仪式或活动。
期间有两个藏族小伙子过来和我打招呼看我的摩托车,其中一个好像示意想骑一下,有些担心他骑不了毕竟驮着行李车比较重而且又是在山顶上,不过想到藏区的的牧民哪个摩托车技也不差就把车给了他,小伙子骑了一大圈回来后很高兴非拉着我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开始我以为他们可能喝的啤酒就想和他们喝会儿也行,到了跟前一看全是各种可乐红牛水蜜桃汁的饮料并没有酒,中间放着一块脸盆大小的牦牛胸排肉,颜色暗红像没煮熟似的,还有一种油炸类似小麻花的点心。没想到这20多个藏民里面没有一个会说汉话的,只会单蹦着一两个词,坐、吃、喝。对我到特热情不停的给我递饮料塞吃的。
其中一个像组织者的隔一会儿就会提着牛排拿刀给每个人割一块,给我割了一块又大又肥。虽然这几天有些馋肉,但我尝了一口后就觉得藏民们真的是暴殄天物,这么好的牦牛肉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它做的如此难吃。毫无牛肉该有的香气,没有咸味儿没有任何调料味儿还半生不熟的散发着一股腥膻。咱也是蒙古草原杀羊炖肉见过世面的,我就是闭着眼睛炖出来的肉都要比这牛排好吃一百倍。
白吃白喝人家的总归有些不好意思,拿烟散排子可没几个抽烟的,突然想到自己走的时候还装了一袋内蒙的炒米糖就从车上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算我在内刚刚好每人一块儿。不过走的时候人家又给装糖的袋子里塞了满满一袋牛肉和小麻花让我路上吃,因为语言无法沟通也没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在山顶聚餐,从单蹦的一两个词里猜测他们应该今天早上一起从某个寺庙里念经祭祀出来。这是念经之后的延续活动吧。
下山之后路过吉祥瓦拉寺五明佛学院休息,有两个十来岁的小喇嘛骑着一辆摩托过来和我说话,才知道一般藏传佛教将学院都统称为五明佛学院。只不过因为色达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规模巨大才好像成了它的专属名称。小喇嘛别看年龄小骑车的技术可不差,而且对我的摩托很感兴趣。两个人围着研究了半天,我还把他们扶在车上感受了一下。
中午到了江达县城,找饭馆的时候看见一家陕北面馆,好久没吃过西北风味了,进去要了碗面,里面还有三个小青年也在吃饭,两男一女像是一起的同学,看装束也是骑摩托旅行的,相互聊起来,他们是广东佛山的,已经从拉萨出来开始返程了,相互交换了一下路况信息,其中一个小伙子告诉我前边的昌都市住宿相当贵是他们这一路遇到最贵的。
吃面的时候我把藏族朋友给的牦牛肉又拿了出来准备再试着吃一些,肉装在塑料袋里捂着,车后箱里闷了一上午,腥膻味实在太大难以下咽。但也不能辜负了他们的好意,我特意又跑去城边的寺庙里,把肉都奉献给了寺庙的门神犬,算是做了功德吧。
下午的路上人烟稀少,很难找到适合午休的地点,出门久了也就变邋遢无所谓了,困得实在不行就找了一个用水泥刚做的标语牌避风,懒得铺防潮垫就直接戴着头盔往土地上一躺睡了一觉。
太阳落山了正好骑到了昌都市,住宿确实不是一般的贵,最后在民*宾馆找了一间只能放下一张小床的普通间竟然块。不过服务挺好还有人帮着提行李,小鸽子屋窗外还能听见澜沧江的水流声就当江景房住吧。晚饭在宾馆对面的胡同里又吃了一碗25块钱的陕北臊子面,喝酒想都没敢想。
5月14日,第10天,四川德格县出发住西藏昌都市,骑行约公里。
费用:早餐牛杂汤+包子30元,午餐面20元,晚餐面25元,住宿元。合计元。
.5.15.第11天
早餐在宾馆旁吃了一笼包子一碗稀粥又20元,然后骑车出来在昌都的街上转,昌都相对于其他藏区城市规模要大稍繁华些,跑了好几个加油站都不给摩托车加油。不过出了市区后的乡镇就可以加到油。
大概10年前我开车来过一次西藏,当时是从青藏线线进拉萨,从川藏国道走成都出去。这次骑摩托就尽量规划些没走过的路线,昌都正好是个十字的交通要道,沿国道往西到那曲向东进四川,沿国道往北进青海向南则与另一条川藏主干线国道相汇。按计划向南去往邦达与汇合。这条路海波很高平均接近米,但比较平坦不需要翻越大的山川,车速就能稍快些。总结一下我骑车慢的原因主要是抽烟耽误时间,即使每天骑车的时候只抽一盒烟,停车打火点烟完后再上车一根烟抽完至少耗时5分钟,算下来每天抽烟浪费掉的时间快两小时了。
偌大的藏区每个地域村落的布局和房屋样式结构甚至建造材料都大不相同,共同点就是藏民家的院墙上都粘着满满的牦牛粪,牛粪是藏民主要的取暖做饭燃料,我见过几次感觉燃烧的热量不比无烟煤差。只是很想知道他们用什么方法怎么把这些牛粪粘在墙上的。后来我在别的地方见到了藏民的制作工艺,将牛粪置于桶内,少量加水,搅拌,取出捏成饼状贴于墙外晾晒。核心的技术就是这些都只能直接用灵活的双手来完成。
中午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发现路的另一边停着好几辆旅行的摩托车,人估计都在附近的食堂吃饭,我导航了一下才意识到已经到了邦达镇与汇合了。小镇就是一个三叉路口非常小,却开着好些食堂。隐约觉得自己10年前也在这里吃过饭,当时都是破烂的土房子,墙上写满了旅行者们的留言。
我还是在自己来的这一侧吃的饭,三叉路口这边只有我一辆摩托,那边人和车很多,去那边肯定会遇到不少骑友,难免还得寒暄几句,遇着靠谱的还好,相互说些鼓励的话,碰到不靠谱的摆出一副老江湖的姿态,海吹一通他曾经的惊险历程,听的人浑身鸡皮疙瘩。我一直认为出来骑摩托的人包括我在内,不是神经病至少也是神经质,而且含有很浓烈的装X成份。所以还是自己享受自己的那一份孤独吧,至少不需要去装。
过了邦达不远就是业拉山垭口海拔米左右,紧接着就是传说中的怒江72拐,72拐是落差接近米的一段来回折返的盘山路,因为拐弯多而得名。我走的方向是下坡,虽然坡陡弯急但柏油路面的路况还不错,认真守规矩行驶基本没什么难度,毕竟大家的车速都不快。
这段下坡路太长了,中间停车抽了好几次烟才算到底。海拔低了纬度更靠南,气温一下就升高十几度,停在路边把这些天穿的厚衣服脱了两件。之后又翻了一座不大的山,傍晚的时候到了然乌镇。
然乌湖紧临国道而且景色优美,被世人所熟知自然成为川藏线上重要的旅途驿站,湖岸边有数量众多的宾馆和客栈。其实然乌湖是分为上然乌和下然乌两个湖,下然乌紧临国道所以开发的力度很大,上然乌由于交通不便还比较原始。两湖之间相差几公里中间由溪流相连。
我的行李中一直带着帐篷,本打算有条件就露营,可之前的几天总是下着雨加雪,而且气温格外的冷不适合住帐篷,然乌湖边正是理想的露营地。骑车先把上下然乌湖侦查了一圈,然后返回镇上买了卤肉和酒去上然乌找适合露营扎寨的地方。
跑了好久才选定适合的地方,野外露营并非在湖边搭个帐篷就行,首先得考虑保护生态,其次是安全避风之类的条件。最终找到一条能下到湖边的砂石路,走了一段后在一处可以避风的山崖下安营扎寨。晚上坐在帐篷里听着水鸟的鸣叫,望着天上的星空,没有吟诗作赋只顾喝酒吃肉。自我陶醉在空旷寂寥的夜色里,享受着一个人的孤独。睡之前还不忘把防身利器拿出来,既然选择露营就要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不过咱这体格一两个小毛贼还是不放在眼里的。
5月15日,第11天,昌都市出发住然乌湖,骑行约公里
费用:早餐20元,加油60元,午餐42元,晚餐45元+酒30元,住宿0元,合计元。
.5.16.第12天
早晨6点多被各种水鸟和野鸭的叫声吵醒,睡帐篷窝的脖子和肩膀有些疼,赶紧起来收拾,据说然乌湖是当地藏民的圣湖不允许露营,好多游客把车开在湖边被藏民拦住罚款。我比较支持藏民的做法,如果不折腾这帮游客,用不了一年的时间整个湖边的草地就会被全国各地的旅游车辆碾成稀巴烂。我是沿路下来在砂石地上扎营的,尽量不破坏一点原生态,走的时候连一个烟头都没留下,垃圾全部打包带走。收拾完行李赶紧骑车上路再找地方去上厕所。
然乌镇没有中国石油,只得在当地油站加,95号汽油偏贵加满竟然用了80块钱。在小镇路边一个接引山泉的水管旁洗脸刷了牙,镇上吃完早餐面后骑车开始环着然乌湖游览拍照。
昨晚夜宿在然乌镇的游客们也陆续的涌上国道开始出发。徒步行走的方式有一个人背包的,有拉着行李箱还有推着小推车的。骑自行车的人数最多,大都三五成群。还有就是骑摩托的各种排量的车都有,我认为川藏线上最令人羡慕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比起徒步和骑单车的速度快省老力气了,比起汽车又灵活自由和开放。
下然乌的岸边*金地段建了一个规模很大相当豪华的房车露营基地,是给热爱旅游的有钱金主们准备的,他们的旅行起居绝对充满着诗情画意。我等在野地里偷偷摸摸支帐篷过夜的相比起来就有些像逃难的。近年全国各地房车露营基地雨后春笋般建起,除了套些*策性的补贴有几个能真正盈利呢。
离开然乌湖不远,国道有段塌方了,武警部队正在施工抢修,临时封了路。一早骑各种交通工具出发的都陆续被堵在这里,大家挤在一块儿就聊起天来,天南海北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路通放行的时候大伙儿一涌而出像是比赛似的,我后来是自行车组的冠*,摩托车队最后一名,竟然连两个插着“赣江老顽童”旗子的老大爷都没有追上。
一路天气晴朗,恢复到正常的初夏温度,不冷不热刚刚好。放眼望去天空下尽是树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国道沿着湛蓝的帕隆藏布江一路向西、途径的雪山每一座都特别雄伟,根本分不清那座才是真正的南迦巴瓦。曾经的通麦天险如今也由钢筋水泥大桥和几条隧道贯穿联通起来成为了坦途大道。
中午在波密县吃了碗拉面,在一个大超市门口的手机店又买了一个自拍杆,之前带的自拍杆坏掉了。开店的是两个四川小年轻,是我认为这次旅行唯一遇到的两个无良奸商。等我发现买的自拍杆是个包装被拆开根本用不成的残次品时已经跑出去几十公里了,回想起递给我东西时那闪烁狡黠的眼神,觉得自己的思维可能确实过时了,有些人真的不值得相信。
到了鲁朗小镇天色还早,山区气候十里不同天,快到鲁朗的时候又下起了小雨。用携程找到了藏家民宿集中的扎西岗村,鲁朗号称东方小瑞士每年前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众多,村子里的藏民好多家都经营起了具有藏族特色的民宿客栈。选住了好评率较高的仓决家庭宾馆,却发现他家的院落不如旁边几家有特色。
这些年民宿行业异*突起,凭借着游客们越来越喜欢回归自然原生态旅游的趋势,依据民族或地域特色和价格亲民等优势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我总幻想着过些年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开间特色民宿,可以度日养老就满足了。
鲁朗的石锅鸡全国闻名,用料讲究价格也不便宜,十年前吃过一次。整个新建的鲁朗小镇全是卖石锅鸡的,一个人实在吃不下一份这次就放弃了,在小镇上一家东北餐馆吃了盘北方水饺又喝了二两算下来价格也不低。之后回到村里的家庭旅馆洗澡和内衣和袜子,洗完之后觉得这些衣物明早肯定干不了,就拿出吹风机吹个半干,然后放在房间里的另一张空床上插着电褥子盖上被子,估计一晚上能炕干了。
5月16日,第12天,然乌镇出发住鲁朗镇,骑行约公里。
费用:加油80元,早餐19元,午餐15元,自拍杆30元,晚餐+酒75元,住宿元,合计元。
(未完待续)
之前链接:
八千公里云和月,享受孤独(摩旅故事连载·二)
八千公里云和月,享受孤独(摩旅故事连载·一)
·END·
HDAD:
我们客栈的